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是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目前,化学防治依然是水稻害虫防治的主要技术,但其过度使用导致"三R"问题日益突出。利用水稻品种自身的抗虫性是防治褐飞虱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报道的抗褐飞虱基因34个。其中,Bph6、Bph12、Bph15、Bph16、Bph17、Bph20(t)、Bph22(t)、Bph24、Bph27、Bph34等10个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Bph2、Bph7、Bph9、Bph10、Bph18、Bph21(t)、Bph26等7个基因12号染色体上,Bph1、Bph11、Bph13、Bph14、Bph19、Bph31等6个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Bph3、Bph4、Bph8、Bph25、Bph29、Bph32等6个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1号、8号、11号、10号染色体上已报道的抗褐飞虱基因各为1个,分别为Bph33、Bph23(t)、Bph30、Bph28(t)。截至目前,Bph3,Bph6,Bph18,Bph14,Bph26(或Bph2),Bph29等6个基因已被克隆。Bph14、Bph26均为编码了富含亮氨酸的重复(CC-NB-LRR)的基因,LRR功能域在激活水稻防御反应时起作用。Bph18编码CC-NBS-NBS-LRR蛋白(含有2个NBS域),主要定位于细胞内的内膜,可能参与韧皮部细胞内质膜对褐飞虱取食的识别。Bph18与Bph26是等位基因,位于同一位点,但是功能存在差异,BPH18和BPH26均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但有19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导致105个氨基酸残基不同,其中88个残基位于LRR域中。Bph3由编码凝集素受体激酶的3个簇基因组成(OsLecRK1-OsLecRK3),凝集素受体激酶基因的共同作用调控水稻对褐飞虱的广谱和持久性抗性。Bph6的表达使细胞增多,参与细胞壁的维护和强化,协调细胞分裂素、激活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通路。Bph9编码一种罕见核苷酸,引起细胞死亡,在水稻植株中激活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通路,对褐飞虱产生抗性。Bph29含有B3结合域,可激活水杨酸信号通路并抑制茉莉酸/乙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