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其生态平衡,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依据,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笔者对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计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55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分别占总数19.4%、63.4%、4.3%和12.9。牡丹峰的濒危鸟类组成分别为:濒危野
【机 构】
: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出 处】
:
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了解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其生态平衡,为保护区管理提供依据,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笔者对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计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55种,冬候鸟4种,旅鸟12种,分别占总数19.4%、63.4%、4.3%和12.9。牡丹峰的濒危鸟类组成分别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有4种(松雀鹰、苍鹰、鵰鸮、长耳鸮),占所记录鸟的4.3%;附录Ⅲ的有1种(绿翅鸭),占1.07%;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种即松雀鹰、苍鹰、鵰鸮、长耳鸮、花尾楱鸡和鸳鸯,占所记录鸟的6.45%;全球性濒危鸟类1种(东方白鹤),占1.07%。
其他文献
为了解城市景观绿化红竹林立竹秆形年际变化规律,对高密度全梢竹一次成景栽植,不实施人工干扰,2005年11月营造的红竹林2007-2009年出笋成竹的立竹胸径、枝下高、全高、胸高壁厚和平均节间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造林年限的延长,立竹胸径逐年显著增大,而相邻年际间立竹胸径增幅趋于降低;立竹枝下高、全高与立竹胸径呈线性增长关系。立竹相对枝下高、相对全高总体上随造林年限的延长而降低,但不同年度立竹
Purpose phyllostachys praecox is one of the bamboo speci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fine edible bamboo shoots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hern China.To maintain or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b
采用对比试验设计法,开展毛竹注射BNP溶液技术推广试验示范三年,营建省级示范林两块,面积71hm2.采用固定样地调查方法,在2008-2009年春笋出土成竹期,调查出笋数、新竹数和新竹平均胸径。靖安县应用BNP毛竹增产剂后,在毛竹林小年显效率达46.2%,在毛竹林大年显效率达73.3%。具有促进毛竹笋芽分化、增加毛竹林产量之功效。太平洲毛竹丰产示范林出笋数、新竹数、新竹平均胸径依次比对照依次增长6
竹林经营对山区竹农增收意义重大,而技术进步对提高竹林经营效益举足轻重。本文以浙江省遂昌县、安吉县和绍兴县三个竹子科技园区为案例,基于180户农户调查,评价竹林经营技术进步的社会经济贡献。通过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及净现值和竹子科技园区建立前后农户竹林经营收益等指标的比较分析,从竹林自身和农户两个层面评价其经济效益。运用基尼系数指标,通过竹子科技园区建立前后农户家庭竹林收入以及不同区域类型的比较分析
本文阐述了三明市竹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业发展对策.笔者认为:应加强竹材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提升竹产业的加工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以提高竹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学研的通力合作,建立集约经营的竹材加工工业原料林基地.
目前大熊猫保护存在岛屿化、孤岛化、种群生存力低及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指出,保护大熊猫的根本在于保护其栖息地,还应保证大熊猫有效群体间的繁殖交流,同时减小基础建设和资源开发对大熊猫的威胁,进行生态恢复等,以实现大熊猫的长期保护。
以竹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改性剂,制备出改性竹粉吸附剂;并较系统的研究改性竹粉吸附对碱性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竹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亚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7.0、振荡时间70 min;40 mL浓度1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加0.2 g改性竹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98.8%;而未改性竹粉的吸附率仅为79.5%。吸附后的竹粉可用1 mol/LNa
本研究通过对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线粒体控制区高变序列的种群遗传变异地理分布格局分析,试图探讨第四纪冰期及青藏高原近代的隆升等地质事件对我国蒙新区小型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及进化的影响。
文章就草原鼠害持续扩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自然条件恶化,草场过牧使草场退化是鼠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同时,防治不力、一些灭鼠药物的使用存在问题以及生物防治技术不成熟,均是草原鼠害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