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关中地区尚称沃野,作为黄河最大支流的渭水,其流域仍保持者较为丰富的水资源。但渭水支流水资源的总体情况,以渭水干流为界,南北却呈现出较大的不同:渭水之北的水利设施,无论引泾、冶、清、浊、漆、沮诸水之郑国渠、白渠及其支渠,还是合韦川、莫谷、香谷、武安四水的成国渠(又称渭白渠),主要作用在于灌溉,兼以碾硙等,罕有行船漕运等功用,且灌溉与碾硙之间、不同地域之间等往往存在着较严重的用水矛盾,加之规模较大的湖泊池沼等罕有分布,水资源短缺情况较为严重;而在渭水之南,特别是在都城长安周围,无论是自然水道还是人工开凿的河渠,虽不失灌溉、碾硙之用,但就整体而言,由于渭南并非主要的耕作区,耕作面积远不及渭北地区,渭南地区水源的主要功用则是保障长安物资供应的漕运以及城市生态观赏用水等方面,而正是城市供水的成功与漕运的巨大成就,加之众多大小湖泊池沼的补充作用,我们可以推断,隋唐时期渭南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仍可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