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高水平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它的存在引起了教师的高流失率和消极行为的增多。近年来,国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的出现,与教师工作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Blase(1982)提出了教师工作——动机理论(teacher performance-motivation theory)模式。Blase认为,教师根据学生需求的知觉,应用其努力及教学策略从事教学,以求达到有价值的结果或教学目标。但是教师的努力和教学策略有时无法克服与工作有关的压力来源(stressors),长期累积的结果就产生教学倦怠现象。Kyriacou&Sutcliffe (1978)发展了教师压力理论模式。在教师压力理论模式中,Kyriacou&Sutcliffe特别强调各压力来源是否发生作用,需视教师知觉到的威胁而定,而影响教师知觉的因素包含教师的人格特质、信念、态度、价值观等。从上述两个理论模式可知,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个人长期处在工作压力之下,无法采取有效应对机制(coping mechanisms)处理压力来源的结果。当工作压力所造成的挫折、焦虑和紧张持续不断或增加时,工作压力就会变成工作倦怠的症候。Gold(1984)认为依据工作有关压力的社会与情境层面,最能了解教学倦怠的现象,可见教师工作压力和教师工作倦怠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本研究以107名幼儿教师为初测被试,以168名幼儿教师为正式施测被试,以自编问卷研究了幼儿教师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研究的倦怠问卷和压力问卷均有较好的测量学指标,表明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达到了较高的测量学标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幼儿教师的倦怠结构和压力结构同中小学教师既存在相同又存在差异,这是由我国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所决定;(2)本研究样本表明目前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存在着高度相关,但各维度间并不一定存在密切的关联,表明幼儿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存在内在的复杂关系;其中幼儿教师的职业社会地位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最为密切,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失意的重要因素;(3)安全压力是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最重要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倦怠的独特性如精力枯竭躯体化,教师职业失意。
其他文献
实践中,重新评审程序常常被启用。特别是评审结果与采购人主观意愿不相符时,采购人常常通过重新评审改变原有的中标成交结果。究竟何种情况下才能启动重新评审程序?其具体的
小学的科学课堂就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教学,学生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来进行对知识的学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更进一步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