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随着冬奥会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京津冀三地政府提出"促进京津冀青少年冰雪运动合作"、"共同举办冰雪赛事"、"打造京津冀冰雪产业联盟"等全方位协同发展战略,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协同供给不均衡、协同落实不够、协同发展模式不完善、协同机制失调等。目前各学者对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人才的培养、运动场地的运营等方面,涵盖了诸多研究层面,但研究成果未能系统分析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协同模式。共生理论旨在研究各发展主体之间为实现共同发展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被广泛运用在各个研究领域,尤其是在跨地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方面,这也为京津冀冰雪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引入共生理论,分析京津冀冰雪产业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以及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丰富冰雪产业和共生理论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从共生理论视角分析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共生模式,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促进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研究结果: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结合京津冀冰雪产业目前发展情况分析得出:第一,共生单元关联性不足,协同发展不均衡。从京津冀滑雪场地建设、赛事举办程度以及冰雪文化宣传等方面可以看出,虽然京津冀三地共生单元数量多,共生密度较大,但是冰雪产业的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京、冀两地是冬奥会的主要举办地,处于冰雪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两地关联性较强,其与天津的关联性就相对较弱,引入引力模型计算得出R(京津)=0.83,R(京冀)=1.10,R(津冀)=0.45,由此看来北京与河北的关联度最强,其次是北京与天津,关联度最低的是天津与河北;第二,共生环境融合度受限,协同发展效益低下。从京津冀协同办赛和滑雪标准情况、京津冀地理位置和雪季时限、冰雪运动自身特点得出政策落实效果不佳、地理位置导致冰雪产业发展受限、冰雪文化氛围有待培育等问题;第三,共生模式结构失衡,协同发展机制缺失。共生模式决定了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的程度,同时也影响到三地冰雪资源的利用,从组织程度上看,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方式单一,并没有形成连续共生模式,从行为方式上看,区域壁垒、地区绩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京津冀冰雪产业还未形成互惠共生模式。研究结论:首先,增强共生单元关联性,提高共生意识。共生理论认为关联度是共生单元得以协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京津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需要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共生单元增强其关联性,为冰雪产业不断提供能量,通过分析京津冀三个地区的优劣势,明确各共生单元参与冰雪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的能量来源,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其次,打破地域时空限制,优化共生环境。努力打造京津冀冰雪产业的正向环境,引导中向环境向正向环境转变,同时消除反向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紧跟"有形的手"的引导,借助政府对冰雪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干预,同时利用技术打破京津冀雪季时限带来了发展限制,改善城市和文化环境,根据城市发展和冰雪人口需求,加大对场地设施的投入,不断创新冰雪文化产品,找准冰雪产业与京津冀三个地区的契合点;最后,建立冰雪产业联盟,打造互惠共生模式。打造理想共生模式,在冰雪产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跨区域合作,从而到达资源互惠、协同发展的目的,建立冰雪产业联盟,寻找京冀冰雪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共同点,积极推动京津冀建立"利益共享、奉献共担"的冰雪产业联盟,将京津冀区域内的冰雪场馆、冰雪人才、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资源进行整合和转化,共同研发和创新冰雪产品,促使京津冀之间形成合理的共生关系,促进京津冀冰雪产业合作达到最佳,也可以科学引导京津冀冰雪产业合作关系朝着预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