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认为,综合考虑20世纪90年代影响高等理工教育发展的综合化、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因素,以及现阶段的大众化、工业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等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高等理工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
【出 处】
:
2007年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综合考虑20世纪90年代影响高等理工教育发展的综合化、信息化、终身化、国际化因素,以及现阶段的大众化、工业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高等教育要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进行全面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高等理工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适应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以IEEE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注重贯穿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和实践性应用,强调案例化教学和探索式学习,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课程实验项目,建立规范的小组式开发环境,使学生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
数字图像处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在我国多数软件学院中是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在分析"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本身的特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者学前准备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者的学习基础特点、不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教学实践显示,这一教学改革方案对于提
本文针对当前C++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从3个层次上对计算机语言教学进行转变的思路。在教学模式上,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主导—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结合理论和实践,在问题教学、实践教学、如何保持学生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材料、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内容上,提出应该在哪些方面补充和完善现有教材。最后,对现有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总结数据库系统及其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软件工程的专业需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数据库系统及其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思路。
本文从管理的角度,应用软件能力CMM这种新的管理方法,说明如何对软件测试的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通过分析CMM的体系结构,阐述了软件企业应该从CMM的视角根据KPA建立软件测试的流程及相关文档的观点。在CMM的应用中,以CMM2级的各项KPA为例探讨如何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利用CMM标准,对如何标准化企业软件测试流程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高校教育与企业软件人才需求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软件实训可以有效解决软件工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教育方式的特点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地方高校的特点,探讨了几种实用的软件实训模式。
派遣教师到软件企业实习对于提高软件工程专业的师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在分析教师实习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采用本地实习与外地实习相结合、压缩课程集中时间等措施,灵活地安排教师实习计划,建立一种周期性、制度化的教师实习模式。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学科,不论是教学还是企业实践活动,始终处在发展变化和探索前进之中。本文通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把教学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采用课程群的方式,突破学期、授课教师、课程各自独立的局限,实现总体设计、综合布局、交叉穿插、协同配合的新模式,引入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管理观念、最新技术和优秀软件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支持下,鼓励学生利用企业提供的技术平台和环境,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大学生。通过
软件工程教育是培养高水平软件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软件工程教育必须能够体现信息技术产业界的要求,反映与其他计算机学科教育之间的差异。本文结合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育实践,探讨了软件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及其相对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南京大学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本文从5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的软件专业教学与资格认证情况:1.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战略;2.我国软件产业与软件技术发展的情况;3.社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4.我国软件领域的资格认证;5.以及借助资格认证推动软件专业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