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分析了辽宁阜新和山东德州不同种植模式生长季内的降水盈亏率、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并计算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光温水生产潜力和水分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阜新地区花生单作和谷子单作需水量最低,最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经济效益远大于其他几种种植模式.德州地区春棉花对当地气候适应性相对较好,经济效益较高.但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复种夏玉米的经济效益最高.
【机 构】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
:
2008年全国节水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辽宁阜新和山东德州不同种植模式生长季内的降水盈亏率、降水与需水的耦合度并计算了不同降水年型下的光温水生产潜力和水分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阜新地区花生单作和谷子单作需水量最低,最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且经济效益远大于其他几种种植模式.德州地区春棉花对当地气候适应性相对较好,经济效益较高.但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中,冬小麦复种夏玉米的经济效益最高.
其他文献
水作为种植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区域种植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分析江苏沿江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季节性干旱问题为基础,提出了该地区抗旱高效种植制度的调整重点.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用于估算作物蒸发蒸腾的SIMETAW模型,同时对其输入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辐射、温度、降雨、生育期长短变化均会对ETo、ETc、ETaw和ETr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和辐射与ETo、ETc影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温度过高、辐射值过高或过低都将使ETr值降低;生育期内降雨与ETaw基本呈负相关关系;生育期长短变化与四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过早播种或过晚收获都会增加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对农业的影响可能是严重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1961-2006年华北平原典型气象站点逐日的气候数据资料和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日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FAO推荐的比率法计算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内的有效降水,
本文依据新疆石河子垦区50年气象数据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分析了主要作物生长季节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分析了不同作物需水量与缺水量历年变化趋势以及作物生育期需水与降水量耦合特征,并根据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对主要农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及水分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春小麦和冬小麦50多年来需水量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其他作物变化趋势相对比较平缓,7种粮食作物需水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稻
根据灰色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和原理,以河南省洛阳市种植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利用效率和节水增效为核心,选择粮食总产、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益为3个目标函数,而将水分供需平衡、粮食需求、蔬菜需求、耕地资源、农业用水量等10个指标作为重要的约束条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态社会效益和节水效益,研究建立了1套节水型种植结构优化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和方法,应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运算求解,并优化筛选,
西北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与传统的农业结构调整有着本质的区别,调整的主体、调整的诱因和目的,调整的方式、方法,调整的工具等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也使得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投入及对经济组织的依赖性加大.面对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特征,必须按照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要求,优化产业结构,选择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效率.
以延庆县为例,采用收集资料与田间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京郊山地旱作区春作物农田水分供需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春作物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影响变化比较剧烈,不同施肥处理对春作物农田土壤贮水量影响并不明显.作物生育期需水与降水分布的耦合性存在明显差异,以春谷子最高,春大豆和春玉米次之,马铃薯和多年生苜蓿相对较差.农田水分盈亏状况和作物水分满足率受作物生育期降水量和作物类型影响,不同作物间以春玉米水分满
西北典型一熟区是我国西北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该地区水资源日益缺乏、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张掖市农业水资源和农业节水的分析,提出构建农业节水的三大体系,分别对农业节水政策保障体系、农业节水技术支撑体系、农业节水管理服务体系论述.
作为农业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但是,该模型的良好应用是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持的前提之下的.为此,本文介绍了DS-SAT4.O模型的功能结构和特点,详细说明了洛阳孟津地区模型气象、土壤和作物品种参数等各指标参数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为DSSAT4.0模型在洛阳孟津县地区农业生产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在林粮复合系统中,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与林果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其中,玉米与林果间的竞争效应明显,产量较低,农艺性状较差,间作经济效益较低,其他矮秆作物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竞争效应.花生、大豆等矮秆作物与林果间的竞争作用相对较小,效益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