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纳米材料稳定性研究与应用

来源 :中国物理学会2016年秋季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掌握纳米晶组织中晶粒尺度稳定性和相结构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是研制先进纳米材料并在应用中使之保持稳定高性能的关键基础。本报告介绍研究组围绕金属纳米材料稳定性研究与应用,在纳米材料设计制备与结构性能调控方面的工作进展。
其他文献
我们对基于单根碳纳米管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场效应晶体管(FET)的接触长度(Contact Length,Lc)缩减行为进行了实验探究,低功函数金属钪(Sc)和高功函数金属钯(Pd)分别用来形成与碳纳米管的n 型和p 型接触,并且设计的电极接触长度范围从30 nm 到140 nm.
近年来,北京和全国大部分地区连续发生的大规模的雾霾污染天气,解决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社会的形成,汽车排放造成的污染是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相较其他过渡金属而言,铂片(Pt)由于其可重复利用的优点,成为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高质量、均匀厚度的六方氮化硼(h-BN)薄膜的理想衬底之一1-3. Gao 等人利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以氨硼烷为前驱体,在Pt 表面分别制备出了晶畴尺寸约为2μm 的单层和双层h-BN 晶粒,提出了Pt 表面h-BN 的生长并非自限制的,且衬底对其表面的h-BN 晶粒的形状、晶向没有明显影响3.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是由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之间的嵌入和脱出决定,而锂离子的嵌入/脱涉及到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力学以及相互耦合效应,因此研究电极材料的嵌入/脱出诱发的电化学-力学行为以及耦合机制,能够对电极材料的设计与结构优化与寿命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与准则。
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它们优异的光电子特性和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可调的光学带隙,使得其在光电探测器件和光伏器件上有很大的应用,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对于基于热电子的光电探测器件而言,利用二维材料集成金属纳米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案。
石墨烯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性质,它在电子、光子以及光伏器件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绝大部分高端产品应用,大面积、高质量的连续石墨烯薄膜是实现产品性能的理想材料。在铜箔衬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简单、重复性好,被认为是最能实现石墨烯工业化生产的方法。
利用Co 离子注入技术,实现单根ZnO 纳米线的磁性掺杂,并研究了单根Co:ZnO 纳米线的磁电传输[1]。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和Co 离子注入技术制备出ZnO–Co 纳米复合薄膜,纳米复合薄膜由ZnO 薄膜和嵌于其中的金属Co 或富Co 纳米颗粒组成。
会议
随着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的发展,通过使用不同方法已经制备了具有多种形貌的银纳米颗粒。而当纳米颗粒的形状为各向异性时,会表现出许多各向同性所不具备的新特性,从而产生众多新的应用。在传统光诱导种子生长法制备各向异性银纳米颗粒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苛刻的化学和物理条件,并且需要制备尺寸位于2-5 nm 范围内的银晶种。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光学和微纳光学的飞速发展,传统材料和光学器件由于其体积大、损耗高等缺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光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在亚波长尺度下实现光场的多维度任意调控,从而获得具有不同光学功能和特殊光学效应的微型光学器件逐渐成为微纳光学与光子学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光学超材料是一种基于表面有序微纳米结构的人工电磁结构材料,它具备自然界中材料所不具有的特殊电磁场传播特性。然而现有的各种基于谐振结构的光学超材料其内部结构相对复杂,考虑到当前纳米加工方法的限制,其工作频率一般都被局限在近红外频段,并且加工出的材料尺寸通常为微米量级,离大面积的实用还很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