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2 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是农药生产大国,产品出口165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更是农业大国,每年国内使用约40万t农药(折百)用于防治农林业生物灾害。农药使用会带来药害、人畜中毒、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风险。为加强农药管理,中国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建立了企业核准定点、农药登记、生产许可和产品标准等管理制度,加强了企业生产管理、市场监管、使用指导、安全风险防控、进出口监管和废弃物管理等工作,对农药实现了有效的全程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改进和提高登记审批,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国际合作以及修改法规是近几年的重点工作。改进审批方式,提高登记管理水平。通过审批电子化,部省联合评审,提高审批速度、效率、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升了政务公开和信息社会服务能力。引进国际农药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建立了适合中国农药使用环境的风险评估模型,全面引用风险评估,提升评审质量和水平。调整登记政策和资料要求,大力推进小作物和生物农药登记工作,生物农药登记更加科学合理。抓紧修改《农药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农药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降低农药风险。启动了农药安全事故监测和通报工作,对农药使用的安全风险实现全面的监控;开展农药再评估再登记,加大高风险农药的淘汰和管理;加快残留标准制定,颁布了GB 2763-2014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全面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每年全国监测四十万个样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年度常规抽查、重点抽查、现场抽查和交叉检查等工作,强化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检查,每年对10 000多个农药样品,开展质量检查,检查标签20 000多个;深入企业进行现场生产现场核查和质量抽查,建立农药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吊销登记证力度。全面开展国际合作,履行国际公约。全面参与JMPM、JMPS、JMPR、CIPAC等国际专业组织工作;已组织召开8届CCPR会议;与美国、澳大利亚、埃及等20多个国家开展双边合作;全面履行PIC、POPs等国际公约的落实。当前农药管理面临行业升级换代、产业和管理国际化、市场秩序规范、农药使用效率提高、安全风险防控等问题,更面临审批改革、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农药管理面临新挑战,风险防控和安全管理将成为农药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