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内生细菌W-1的筛选及其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来源 :第十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难防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在山东、河南、江苏的发病面积都在130万hm2以上,一般病田减产10%左右,重病田减产可达70%以上,更严重者造成绝收.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拌种和早春喷雾的方法控制小麦纹枯病.对于小麦纹枯病的生物防治,目前申嗪霉素是最有效的药剂,然而仅依赖一种有效的生防药剂往往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其他文献
采用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7%甲醇-0.01mol/L NaH2PO4缓冲液(pH=2.2)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nm.建立了一种新的、同时测定葡萄酒中11种有机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了10种不同葡萄酒中11种有机酸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葡萄酒中的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柠檬
依据GMP设计原则,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阿瓦提刀郎慕萨莱思有限公司的厂区周边环境、厂区分布以及车间内部结构与设备、人员管理、原料来源等方面,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绘制出符合GMP要求的厂区平面图.
共轭亚油酸是重要的功能性脂肪酸,天然来源并不丰富,需要人工合成.本文对共轭亚油酸生产原料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化学法、光辐射法、微生物法等合成方法,分析了自由脂肪酸、甘油酯、烷烃酯等不同形式原料的转化特点,列举了红花籽油、大豆油等主要原料的转化情况,为共轭亚油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世界葡萄酒市场格局及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世界葡萄酒市场规模略有收紧,供求矛盾有所缓解;欧洲葡萄酒市场规模减小,亚洲葡萄酒市场快速崛起;欧洲葡萄酒贸易份额有所降低,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的葡萄酒贸易份额均在升高.我国葡萄酒产业整体上获得了快速发展:葡萄酒产量持续增加,消费快速增长,进口持续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情感营销是决定电商能否持续成长的必要要素.本文以年轻消费者为例,从基本情况、网站购物体验、葡萄酒产品特征三个方面出发,通过建立影响因素与情感消费倾向间的相关假设,借助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法,验证情感消费倾向与影响因素关系假设的合理性,以期更加全面、准确的捕捉关键情感营销因素.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伏安型电子舌-多频脉冲伏安型电子舌,重点介绍了这种新型伏安型电子舌的组成,主要包括三部分:金属电极组成的传感器阵列、多频脉冲扫描仪和电脑.同时还介绍了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法、簇类的软独立模式、判别函数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文中总结了电子舌在葡萄酒中的应用,葡萄酒的风格与品种和产地的生态条件密切相关,品种和产地的不同构成了葡萄化学组分的复杂、多变,工艺条
用于培育小麦抗锈病的基因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叫作R(for resistance)基因,对病原菌小种具有专化性,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都可有效表达;此类基因可能主要编码核苷酸结合富含亮氨酸重复(NB-LRR)序列类的免疫受体.第二类叫作成株期抗病基因(APR),因为抗病性通常只能在成株期表达,且与大部分R基因相反;如果抗性水平由单个基因控制,通常表现部分抗病性,病害可以适当的发展.最近的报道表明,并不是
与高等脊椎动物不同,昆虫没有获得性免疫系统(无B和T淋巴细胞,无抗体—抗原反应),完全依靠先天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在复杂恶劣的环境中,昆虫依靠自身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统为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以基因组已经测序的鳞翅目昆虫为模式生物(包括家蚕、小菜蛾等),阐明其免疫通路的特异基因和功能,就能够从益虫或害虫自身的特点入手,研究保护或防治的新理论、新方法。
雷达(radar)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是指利用电磁波进行空中目标探测的一个系统.根据工作方式,雷达可分为扫描雷达、垂直监测雷达和谐波雷达;按照波长可以分为毫米波和厘米波雷达;根据调制方式可以分为脉冲雷达和调频连续波雷达等.在人类与迁飞害虫的长期斗争中,雷达的出现,为定量开展昆虫迁飞研究提供了一种卓越的、无可替代且强有力的工具,它可以远
2007-2009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的不同生态区,开展了马铃薯、辣椒、玉米、油葵、胡麻、大豆等不同作物与感病小麦生产品种间种控制田间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发生流行及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各试验点、各年度,与对照单种小麦处理相比较,小麦与玉米间种处理对条锈病和白粉病的相对防效分别在16.73%~45.69%和14.74%~36.99%,产量相对增加率在52.41%~139.99%.小麦与油葵间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