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贫血症防治的研究展望

来源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与空间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力变化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在载人航天飞行过程中,已暴露出失重影响人体健康的大量医学问题。因此,阐明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及机制,发展有效的防治策略,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是航天医学研究的关键问题。航天贫血症即为微重力环境下的一种特征性的病理状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已有资料表明,航天员的红细胞数量每天以超过1%的速度缓慢下降,在10-14天降低10-15%并维持该水平,血浆容量也降低10-15%。飞行结束后4-6周红细胞数目恢复,血浆恢复速度快于红细胞,所以飞行结束早期会出现"稀释性贫血"。航天贫血症不仅与航天员返回后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长期微重力条件下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骨丢失等航天员常见疾病发生有关,并且直接影响太空急救技术的发展。因此,研究航天贫血症的发病机制与救治策略在航天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于其发生机制的认识还亟待深入,且国内外尚无有关航天贫血症防护措施的相关报道。本团队多年来从事血浆扩容剂、血液代用品的研发,以及战创伤休克救治的研究,对于不同病理状态及治疗措施下血液流变学特性、生物化学特性及血细胞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航天贫血症与休克均表现为全身性血容量和红细胞丧失,在病理机制和救治策略方面有相似之处,若沿用相似理念进行航天贫血症研究,可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另外,我们所研制的新型血浆扩容剂、血液代用品可能在航天医学创伤急救方面发挥优势。因此,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课题组在血液方面的研究优势,我们认为对于航天贫血症的研究应以低重力条件下血液成分及特性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力学机制为核心,探讨微重力条件下血液成分、流变特性、力学特性等微观参数的变化及其规律,从而阐述航天贫血症的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发病机制的研究应该与防护措施相结合,在阐释人体机能系统变化规律的前提下,宏观上实现对人体机能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尝试通过血浆扩容剂、血液代用品或其他方式控制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而避免或预防航天贫血症的不良影响,为保证航天员健康和工作能力提出指导性策略。这一研究还将促进其他航天医学问题的有效解决。综上所述,未来航天贫血症防治应以血液成分变化的力学机制为主,研究微重力条件下血液成分的微观变化,揭示航天贫血症发生的力学机制,并寻找策略控制血液成分与特性,实现对人体机能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这一研究也是保证深空探测、长期太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的必然要求。
其他文献
  航天医学近来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具有标志性的成果,如:自从2000年DLR的M.Heer在美国生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High dietary sodium chloride consumption may not indu
会议
教材中的习题具有探索性和迁移性,也是高考试题的母题来源.教师应在细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探索习题的延伸空间,对教材上的习题进行一题多解的探究与讲授.这样不
共生创新系统是创新系统发展演进的产物,是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行业创新系统跨边界整合的新形态。介绍了共生创新系统的演进历程,从边界拓展视角对创新系统演进进行
  空间微重力和辐射环境可以引起机体生理和病理性损伤。由于在航天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观察到了空间环境诱发的染色体损伤,因此染色体不稳定性(chromosome instability,
会议
会议
本文通过呈现用基底解决高考平面向量问题的几种视角,试图让同学们能够充分体会到基底使用的广泛性和灵活性,领略到学习平面向量的乐趣;同时希望大家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能够
受力分析是初中力学的基础,对物体受力状态进行正确分析是解答力学问题的关键.物体的受力情况与其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受力分析是力学问题定性分析的基础.本文从典型力学受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