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真空管内插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热管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玻璃真空管内插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与全玻璃真空管的结构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对两种集热器的日平均效率和瞬时效率进行比较,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内插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管日平均效率高于全玻璃真空管,瞬时效率高出10~15%左右。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该集热管热容小、启动快、防冻抗冻能力强,能使太阳能膜蒸馏系统承压、稳定、安全运行,具有较好的高温效率特性和保温特性,为进一步在膜蒸馏装置热工质加热系统上利用太阳能,并为其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振荡流热管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传热元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强化传热是振荡流热管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将振荡流热管的强化方法归纳为自激强化与受激强化两大类,对国内外振荡流热管强化传热方法及前期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文章认为自激强化与外场强化技术并不互相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如同时使用将会获得更好的强化效果,提出了振荡流热管复合强化传热方法,并阐述了振荡热管自激与外场复合
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对两种吸液芯铜-水小热管的传热性能与工作温度、工作倾角和加热位置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首先选取影响小热管传热性能的因素及所对应的水平,然后进行全面试验,最后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就各因素对小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倾角对沟槽小热管极限传输功率影响比对烧结小热管极限传输功率更为显著,并发现了对小热管传热性能有显著影响而易忽略的交互效应,为优化
本文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主要应用场合,给出了影响热管换热器整体效能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套用于测试小热管换热器散热效能的试验装置,并分别对采用烧结吸液芯小热管与沟槽吸液芯小热管的两种热管换热器进行试验测试,最后进行分析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倾角工作时,两种小热管换热器的散热效能均随着冷风体积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冷、热风体积流量比为1左右时,增加的速度由开始的快速到最后的缓慢,两种换热器的散热效
本文主要目的,在提供一套快速检测CPU及VGA之散热模块热阻值的全检机台,适用于大量生产散热模块提供快速检测。从实验结果验证比较后发现,散热组件于六个工作站平台设计下,检测人员在10秒钟内就可以操作完成一个模块之测试,其实验值与标准值误差在正负百分之五内,各站的平均误差更在正负百分之三内,如果操作量测时间越长其分辨好坏的能力就越高。因此能大幅改善传统方法往往需费时30分钟以上的缺点。
热管是一种高热传导性的装置,它是利用微小温度差来传送大量热能的工具,可称为热的超导体(super conductor)。目前热管普遍应用于电器、电子零件的冷却的应用,其所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准确量测热管之性能就变得非常重要。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是「热管性能量测平台」之不确定度。分别针对热管性能量测平台蒸发部多源非等加热功率的模式、热管性能量测平台热损失量测方式及热管性能量测平台冷凝部、绝热部温度
近年来由于晶体管密度增加造成所产生的热也随之倍增;加上LED的发展优势,但由于高亮度LED照明属冷光,排热量比传统高元高出数倍,除此之外,LED体积小造成热源集中,局部温度过高也成为散热不易的主要原因。为了达到被动式运作、节省耗电的目的,必须使流体能藉由自然毛细力来带动整个系统循环,因此设计出微型毛细泵吸环路并能够克服蒸汽回冲现象的结构。完成环路后在热源测试实验采用模拟LED点热源加热形式进行加热
本研究重点在于讨论串联式与并联式之双蒸发器毛吸泵吸环路(Capillary Pumped Loop)应用于双CPU之车用行车纪录器(MDVR)之设计。MDVR与一般DVR不同的是,其对散热的要求很高,当车子曝晒在阳光下时车内温度会高到70℃,故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耐热能力,因此必须有一套良好的散热系统来解决其散热的问题。在CPL设计方面,蒸发器内部结构为仿热管之半圆形沟槽结构,并于蒸发器内部周围置入
本文对汽车尾气热管理系统的蒸发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CCD摄像机、红外线温度测试仪和热电偶对蒸发器微槽群蒸发表面的液体工质补充情况和高热流密度下蒸发表面的温度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实验中,液体工质能够很好地润湿蒸发器的蒸发表面,并且在热流密度为6W/cm2时,蒸发器的微槽表面仍然润湿很好,表面温度没有出现急剧增加的现象,这表明用工质相变换热的方式来带走蒸发器中的大量热量是可行的。
通过调节pH值,采用超声波振荡方法配置了悬浮性很好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0nm的TiO2纳米流体,采用双线法瞬态热丝法测量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不确定度不超过±2.0%。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流体的导热特性随着纳米颗粒体积分率的增加有所提高;测量范围内,当体积浓度为3.0%时,所配置的TiO2纳米流体在20℃时的导热系数比基流体提高了13.0%。实验测量导热系数的强化程度偏高于经验公式。
本文通过实验揭示和认识相对于光滑表面多孔表面池沸腾所展现出独特的现象:自热对流阶段伴随着气泡初始核化,孤立气泡沸腾阶段气泡数量的极大增加,汽液逆流沸腾阶段剧烈的汽液两相流动;以及传热强化特性:降低壁面过热、提高换热系数、提高CHF和均匀壁面温度。现象特征的背后内在物理机制涉及核化点密度增加,汽液剪切力和毛细抽吸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