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封泥与西安丝路高地文化建设

来源 :第二届西安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wada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博物馆的发展壮大,不仅在于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而且在于藏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品牌培养.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自1997年秦封泥精品收藏入馆,到2012年秦封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自2013年初组织制定秦封泥系列活动方案,到2014秦封泥特展策划举办,再到2015年秦封泥文物等级鉴定,再到2017年5月秦封泥“三大成果”的发布.二十年来围绕秦封泥文化开展的公众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博物馆的发展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大提升,社会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西安丝路高地文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其他文献
加拿大人类学家卡尔·萨尔兹曼(Carl Salzman)在《中东的文化与冲突》(Culture and Conflict in the Middle East)一书中指出,历史上曾有两种方式统治中东:部落的自治和国王的中央集权,前者是中东地区的独特之处,深刻影响该地区的文化传统,也是理解这一地区的关键.在当前中东大变局中,部落作为传统社会组织,仍然是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强大力量.从阿富汗的持续动荡,到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最早实现东西贯通的地区,这条最早形成的东西陆路通道,或称草原之路,或称毛皮之路,是为丝绸之路的前身.自从有了丝绸之路的名称之后,它又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这条上古时代的东西通道,它东连中国的黄河流域,中经蒙古高原、阿勒泰,向西进入中亚地区,以迄东欧.这条路的最早形成,实与自然地理上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欧亚大陆的北部,是一片地域广袤的大草原,受高山大川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处于北
早期的中国文明西来说肇端于具有宗教知识背景的耶稣会士神职人员,他们试图将中国人种解释成为诺亚之子含的后裔,随后法国汉学家德经提出了中国文明(人种)源于埃及的论调.由于缺乏对包括埃及和中国早期\古代文字的系统认知,加之文明起源理论尚未确立,这种依托前近代知识结构的论说缺乏足够的支援背景,并未引起广泛注意.而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起源于巴比伦”说因其植入了“历史科学”和“语言科学”的近代知识,影响力远远超
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与朝鲜半岛(韩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文化交流传统,自五斗米教传入高句丽之后便开始了密切的联系,到了近代,更是因为西迁陪都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重庆和韩国在中韩两国共同对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光辉历史上书写了浓重的—笔.不仅如此,重庆与韩国在地理方面也存在着储多相似和联系.中韩建交以来,重庆与韩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更是取得了累累硕果,时下“—带一路”战略又为双方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推动新丝绸之路战略,需要语言、文化的交流,为促进经济建设铺路架桥,孔子学院所做的工作就是这其中的代表.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术促进新丝绸之路上的语言、文化交流,是一个亟待突破的问题.本文借此,给出一个以新媒体技术和高科技文化产品如何服务新丝绸之路范例.
文化交流是人心相通的钥匙,只有搞好文化交流,交流双方人民的心灵才能真正相通,交流才更有意义,才会持久.文化交流又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交流既可以丰富交流双方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开拓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更是经济交流的上层建筑,所以必须有效加强.新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有必要首先宣传孔子的思想,具体就是宣传《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相关语录.
唐代国际交流频繁并对异族风物多所延纳并容,美国汉学家谢弗所著的《撒马尔罕的金桃:唐朝的舶来品研究》一书中就记载了18类170余种唐朝的外来物品,其中所涉及的唐代诗人诗歌中的外来风物以李贺最为突出.李贺诗歌中大量描写了唐代外来风物诸如胡床、胡乐、香料、毛毯、丝织品等.李贺诗歌中大量描写外来文明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李贺处于特定的历史时代而产生了猎奇和追忆盛世繁华的心态;二是李贺苦闷的心理造就了他对
上古义渠国故地位于今甘肃庆阳,是汉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必经之地.义渠族与周王朝及秦国的交往长达千年,《逸周书》所载义渠向周成王献纳兹白贡品之事和《山海经》中的驳马神话,同源于义渠人关于驳马的传说.这种外形似马、能食虎豹的怪兽,由于毛色黑白错杂,或名兹白,或名驳马,是西部畜牧民族出于生活经验的想象.《山海经》中的马形精灵、山神以及西汉时期“马生水中”的神话,都出自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义渠文化得以东传
“一带一路”的战略选择,三共: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机制.三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文化路径,打造多元文化产品,开展国际文化贸易,推动丝路文化繁荣。
回鹘路是唐代贾耽在《贾耽四道记》中所载的七条对外交往的道路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支线.杨圣敏在《回纥史》中认为回纥路不是一条,而是指回纥和周边各族之间的交往的通道,是很多通道的统称.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回鹘路的开通时间、具体走向等内容进行粗浅分析,不足之处敬请前辈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