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镇地区大地构造的几点认识

来源 :全国推覆构造及区域构造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镇山脉地质》问世五十年来,人们对于宁镇山脉构造的传统认识可以简括为:南京与镇江之间的三条弧形山带,分别是三个复式背斜带,即自南而北的汤—仑背斜带,宝—巢背斜带和青龙—仑背斜带。其间有两个谷地,则分别为华—亭向斜和范家场向斜。1982年首次提出了宁镇推覆构造问题。此后又提出以推复构造面的“三向两背(曲)”取代了传统的“三背两向(斜)”的认识,引起了地质界的关注。作者为此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证实了这一说法,同时丰富和深化了该区的构造认识。认为应该重视两条逆掩断层对该区构造的分隔作用。(袁崇焕摘)
其他文献
针对地壳形变用于地震预报的需要。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壳形变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地壳形变图像动力学。包括:动力动态图像(地壳形变场动画)、图像动力学参量(断层运动整体速率V(t)、
通过研究应变积累速度(亦即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籍以探讨从地壳应变场中寻找近期强震危险区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特别是地震复发期的差异,丁国瑜(1984)指出,各地震区大震复发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由大震孕育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所决定的构造活动速率(亦即应变累积速率)的差异。从近几年地震实况的初步(阶段性)检验看,应用大地测量中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判定强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喜的
“中国地壳形变观测网络”是“九五”期间国家将要支持建设的大型科学工程重大项目之一。网络将以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统)观测技术为基础,并综合VLBI和SLR等空间技术和精密重力测量、精密
该文介绍了中美合作建立的龙门山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龙门山GPS地壳形变监测
会议
该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3篇,主要内容包括:燕山地区地壳运动特征与区域成矿作用;胶西北金矿带的构造控矿模式及金矿预测;北京地区地壳稳定性研究;元谋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塔里木盆地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