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arles S.Carver’编制的BriefCOPE量表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应对量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结构不稳定的特点,该量表的编制者与大量应用者都建议在实际应用中自行探索该量表的结构。本研究试图探索Brief COPE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的结构及其稳定性。第一步,采用整班抽样的方法用该量表对我国三所高校的725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340人,女生385人)进行调查。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并用极大似然法抽取因素。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七个,累计方差解释量为44.49%。根据应答率高于25%、因素载荷大于0.35的标准删除6道题后,中国大学生版的BriefCOPE量表最终有22道题目,项目的因素负荷在0.37到0.93之间。根据原量表的维度重新命名,将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的这七个因素分别命名为使用人际支持(use of interpersonal support)、积极应对(active coping)、自责(self-blame)、否认(denial)、行为推脱(behavioral disengagement)、幽默(humor)、注意转移(self-distraction)。第二步,采用修订后的22题的中国大学生版Brief COPE量表对另外三所高校的696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367人,女生329人,2人未填)使用Mplus7.0软件采用Robust极大似然法对上述的七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七因素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x~2=438.50,df=188,p<.0001;RMSEA=0.04;CFI=0.93:’TLI=0.91。可以认为BriefCOPE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是一阶七因素的结构,而且该结构具有稳定性。今后可以使用中国大学生版的BriefCOPE量表对中国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进行测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