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y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给人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消极影响。抑郁情绪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至17岁左右达高峰,其后一直持续到成年,并有部分进展为抑郁症患者。青少年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的青春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抑郁等负性情绪。因此,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解青少年抑郁心理状况,为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在蚌埠市对学生样本人群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其他文献
儿童孤独症属于“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一组以语言交流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欧美各国报告的孤独症患病率均在2.0[%]。我国近年来在医院或其它专业机构求助的孤独症患者明显增多,但其病因不明,且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仍以康复治疗为主、教育训练为辅的方法。迄今,国内较多的研究集中在孤独症康复治疗和综合干预方法的评估以及病因学研究方面,而对其康复治疗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卫生服务利用的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等,表现为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运算能力方面的运用和获得出现困难,是学习技能的获得发生障碍。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国外报道20[%]-25[%],男女比例4:1;国内报道13[%]-17[%].男女比例约为2:1。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很多,个性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个性特征,本文进行了此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儿童多表现为焦虑
青春期性教育是多年来的热门话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教育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性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性科学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青春期对16-18的青少年是一个人从儿童期向成年期过渡、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青春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预备成家立业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两性交往十分活跃。正是迫切追求和了解人生知识和性知识的高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播媒介的逐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为了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和策略。一般认为,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积极或成熟型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而消极或不成熟应对方式作用则相反。研究发现,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倾向是积极的,然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及成人,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可高达20[%]以上。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应对作为应激事件与应激心身反应的重要中介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问题日益突出,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且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意念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者的早期心理活动,在有自杀意念的人中,5[%]将发生自杀行为。因此,对自杀意念的早期识别和积极干预,对预防青少年自杀死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了解福建省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儿童的行为问题被认为是个体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不适应表现。跨文化研究为阐明这种环境与个体行为问题的关系提供了研究手段。由于全球化以及愈来愈大规模的跨国移民,儿童心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根据文化区域理论,中国和德国分属世界五大文化区域中的两个:东亚文化(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代表)和西方文化(以西欧和美国为代表)。两国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社会制度、信念、价值和传统等,在育儿方面的观念和方法等也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现在的代表人物为罗杰斯等人,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将人看作一个统一体,从人的整体人格去解释其行为,把自我实现看作是一种先天的倾向,认为应该从来访者自身的主观现实角度而不是治疗师的客观角度去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将治疗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采用非指令性治疗的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多项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在10[%]-30[%]之间。此外,有关研究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相关。为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本文于2006年9月对石景山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某些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
青少年生殖健康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在最新出版的“投资未来”一书中指出:在东亚及太平洋多数地区,青少年为劳动力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国家的经济支柱。因此,保护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殖健康也就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重点。然而,目前青少年的生殖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性病、艾滋病、少女怀孕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在中国,15-19岁年龄生育率为每千妇女12人。江苏、浙江等地的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接受教育、掌握生活及工作技能的主要场所,积极的学校社会环境能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往关于中小学生的研究多关注于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生长发育状况,对学校社会环境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社会环境状况,为制定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提供科学的、切实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