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引起教师教育界的关注,出现了多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但我国对教师阶段的研究多数仅停留在文献研究、直觉判断、或理论思辩层面,很少有实证研究,缺少定量分析,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较多只考虑单一专业发展维度。本研究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维度综合考察教师专业发展变化过程的阶段性规律。本研究被试为6500名来自各种类型、各种层面学校的高中教师,其中教龄在2年以下的1185人(18.2%),3-5年802人(12.3%),6-10年1521人(23.4%),11-15年1152人(17.7%),16-20年864人(13.3%),20年以上976人(15.0%)。《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信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教育情意等,题目主要选自已有的信效度较好的问卷。通过对不同教龄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比较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入职期(2年以下教龄),主要特点为:高:开放教育观、一般教育效能感、反思能力、教学动机;低:传统教育观、个人教学效能感、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学监控能力、职业倦怠。第二阶段为成长期(3-15年教龄),主要特点为:此阶段在教育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与第一阶段相比都有明显的不同,却没有达到成熟。此阶段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不断的提升,本体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快速增长,教学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注重教学反思,但有较高的职业倦怠感,职业内部动机在不断下降。第三阶段为成熟期(16-20年教龄),主要特点为:高:教学监控能力、传统教育观、个人教学效能感、一般教育效能感、专业知识和外部动机;低:开放教育观、职业倦怠感。第四阶段为保守-退缩期(20年以上教龄),主要特点为:高:个人教学效能感、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学生成绩评估知识;低:开放教育观、一般教育效能感、条件性知识(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学与教知识)、教学反思、职业倦怠、内部动机、外部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