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妇女

来源 :“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可逆转地改变了英国妇女和男子的生活,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了政治意义。对英国妇女而言,战争为她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业机会。随着战争总体性的加强,妇女在战争中的作用不断扩大,更多的社会领域希望妇女去接管男子的工作。根据1943年6月的统计,有775万妇女受雇于各个部门。事实上,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妇女承担着全英制造业三分之一的工作,另有8万名妇女从事农业。此外,来自英国和大英帝国各地的50万名女性志愿者在后备力量中服役,包括皇家海军女子服务队(WRENS)、本土服务后备队(ATS)和空军女子后备队(WAAF)。英国的女兵们以其勇气、耐力克服重重困难,在战时部队中发挥着她们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英国妇女作为一支浩大的生力军,以其特殊的爱国热诚响应着国家的号召,活跃在国内生产的各个领域,投身到武装部队的各条战线上,为英国和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了贡献。
其他文献
从克里特-迈锡尼时期到古风古典时代,希腊的女性服装大致经历了从半裸露到遮蔽,从简洁到复杂,从朴素到奢华的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的服装风格与古希腊人的性别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服装的演变,希腊妇女形象也不断发生变化,并通过服装得以彰显和规限.从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自由和尊贵到荷马时代的限制和静谧,再到古风古典时期的屈从和沉默,希腊妇女的权利不断丧失,地位不断下降,自由不断受缚,最终完全屈从于男性.
本文介绍了美国中国妇女史专家贺萧教授关于中国妇女似的研究,贺萧教授研究了妇女劳工史,实际调查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妇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谈恋爱、夫妻关系、第三者、离婚、工作中的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溺死女婴等等。研究中发现,国家左右着妇女问题的发展方向。而后贺萧教授从妇女史角度研究了娼妓问题。在法国记忆的研究盛行时,贺萧教授在研究过程将性别加入了记忆的探讨中。此外,贺萧教授关注底层妇女的研究,重视历史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女性主义思潮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妇女史和性别史,在琼·斯科特于1986年提出性别作为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之后,逐渐发展起一套女性主义性别史理论,这种性别史理论给妇女史/性别史研究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性别史研究的发展,但至今也面临着理论创新动力的不足。其实,性别史理论虽以女性主义思想为基础,却是在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有兴起离不开"眼光向下"的社会史,之后又在新
会议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女权主义者已经认识到绝对平等对女性来说并不公正,八九十年代以来,开始对形式上的男女平等提出挑战。两性间的差异是显著的,无法逃避的。忽视性别差异而提倡的"男女平等"只能是表面上的平等,而"区别对待"才能给女性带来事实上的公正。一、生理上的差异是男权社会压迫女性的基本依据,然而女权主义者在最初追求"男女平等"的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彻底抹煞了男女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区别
会议
本文回到中国语境进行性文化史研究的一个尝试,并首先侧重对性文化史的本土概念、话语(论说discourse)与实践研究的发凡起例。研究“性”作为“文化”:中西概念的对接和转换。将“阴阳之性”作为中国性文化史研究的核心概念,叙述了阴阳在中国性文化中的特别位置,根据中国历史的实际进程,借用福柯的“肉体生命”、“人种生命”和“享用之性”来观察、思考并界定中国性经验史发生的场所、内容、方式与功用。从身/心、
会议
会议
会议
19世纪妇女教育的发展虽然十分缓慢,然而在第三共和国前期与以前相比已经出现了本质的差别。教会开始失去几个世纪以来对妇女教育的垄断权,女子教育遂过渡到由国家管理的世俗的公共教育事业。女子教育程度从初等教育扩大到中等教育,教学内容也逐渐向男校看齐:1924年的一项法令规定男女校的课时应相等,教学大纲应相同。第三共和国前期的女子教育改革填补了女子教育的空白,使学校由原来单纯为男子开办变成为全体公民开放。
会议
柏林犹太妇女沙龙最早出现于1780年,它们在等级森严的普鲁士王国为犹太妇女提供了追求解放、提高地位和展现自我的平台,并在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德国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柏林犹太妇女沙龙为视角,透视在犹太启蒙运动视阈下德国犹太人所面临的异族通婚、改宗等问题,以此探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犹太人在自我解放与身份认同、文化适应与同化之间的困惑与抉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