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ESim的双油箱设计

来源 :2016年APC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柴油箱容积大小决定整车续驶里程长短,由于国内牵引车使用工况和物流现状,油箱容积向大于800L发展;受限于整车布置空间、生产工艺和可靠性要求,双油箱应运而生;本文基于AMESim对双油箱连通方式和管路通径进行了功能和风险分析,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双油箱方案,整车油箱可以达到1600L的容积,满足市场和用户需求.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1.6L发动机为研究对象,从正时链对发动机整机辐射影响的角度,在发动机台架上分别更换齿形链、滚子链和套筒链进行振动和噪声的测试,分析链系统噪声特征和对整机噪声的影响,探索链条方案选择时的参考依据.由试验结果可知,链系统在整机辐射噪声中的特征表现为链条与链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19阶整数倍阶次噪声,且在中低速转速表现突出.齿形链阶次噪声优于套筒链和滚子链,差别仅在部分转速区域,但对整机辐射噪声影
GCI(汽油压燃)具有碳烟排放少,效率高,在发动机大负荷拓展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为了深入研究GCI的燃烧机理,本文选取国内92号汽油和三种汽油替代物,在不同负荷和EGR率的条件下对比GCI燃烧模式下的燃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工况范围内PRF不能较好地再现汽油的燃烧特性;在大负荷高EGR率工况下,TRF类燃料的Soot排放略高于汽油;虽然在小负荷工况下,TRFDIB的CO和THC排放高于汽油
针对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优化缸内燃烧降低NOx排放的需求,本文提出了引燃油量晚喷的多段喷射策略,并基于该策略开展了不同负荷工况下,晚喷正时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及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近晚喷正时模式(晚喷正时-5°CA ATDC)下,缸内着火时刻较单段喷射模式提前,导致缸内燃烧压力上升,缸内燃烧温度偏高,NOx排放有所增加;随晚喷正时推迟,缸内燃烧及放热变缓,最大缸内燃烧压力逐渐减小,缸内燃
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MD)研究两个A3分子之间的碰撞,进而探究A3分子形成碳烟初始颗粒的可能性.本文将研究3个不同温度,6种不同的碰撞姿态,155种不同的初始速度对A3分子成核的影响,模拟过程中采用的力场为CFF93力场.结果表明,低温更有利于A3分子形成碳烟初始颗粒.同时,当温度为1600K和2000K的时候,在高速区域没有碳烟初始颗粒的形成。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A3分子也能通过碰撞形成碳烟初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中小负荷时喷油策略对气门式二冲程直喷汽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火花点火分层稀薄燃烧特性和火花诱发自燃混合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油和温度分层形式是影响混合气自燃特性的重要因素.在高残余废气率时,两次喷油比单次早喷燃油更容易实现混合燃烧.单次晚喷燃油时气缸外围稀混合气在火焰传播过程中难以实现自燃,只能以火焰传播的形式燃烧.只有当混合气的当量比适中和温度较高时才能发生自燃.在低残
基于一台四缸柴油机,搭建了柴油机颗粒尺寸分布和气体组分测量的试验台架,探讨了无水乙醇添加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特别对排气中碳烟颗粒尺寸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的添加会增加NOx的排放.在碳烟颗粒物排放方面,乙醇的添加使得积聚态颗粒的数量减少,核态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加,颗粒粒径向小粒径方向移动,颗粒的总数量浓度呈上升趋势,但碳烟颗粒的总质量浓度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发动机负荷增加,燃用
PFI氢内燃机进气道的进气质量能直接影响氢内燃机的燃烧,从而影响氢内燃机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和排放特性.本文通过在传统氢内燃机进气道上增加仿生单元体,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计算,对进气道内部流场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密度云图、流场迹线图和进气道末端的质量流量,验证了仿生进气道的减粘降阻特性,从而为PFI氢内燃机进气道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依据。
本文以E9A发动机多楔带为测试对象,利用音波式张力计,研究了发动机皮带静态张力测试与修正方法.通过测量结果分析了各种因素对皮带静态张力测量的影响,得到了利用音波式张力计修正测量皮带静态张力的测量规范.同时结果表明,在一个多轮布置的皮带轮系条件下,各轮间皮带静态张力随皮带段切线长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汽车产品开发中,其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缩短开发成本和周期两个方面.本文利用AMESim软件平台构建发动机实时模型,在硬件仿真机中与整车实时模型进行集成,建立HIL虚拟车辆仿真环境,并完成发动机及动力总成模型HIL闭环验证.
伴随计算机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汽车产品开发中,从部件设计到控制策略开发,系统级仿真将贯穿整个车辆开发过程.本文围绕半物理模型开发方法,探索基于发动机物理过程的被控对象模型开发方法,通过汽油机物理模型仿真分析可变配气正时、点火提前角及空燃比对发动机瞬态特性的影响,完成发动机被控对象模型的瞬态功能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