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史研究要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时,需要将国际上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成果引入中国本土。在这方面,李弘祺先生的中国教育史研究及其新近出版的代表作《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就是兼具中国教育史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典型。李弘祺先生为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历史研究所讲座教授。过去三十多年间专治中国教育史,从宋代开始,而及于整个传统中国,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瑞士、香港、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地讲学。先后以英文出版多本有关中国教育的著作,如Government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s in Sung China (1985)、China and Europe,Images and lnfluences inSix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1992)、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A History(2000),and The New and the Multiple,Sung Senses of the Past(2004)等,还有多部中文著作,并有多篇论文被翻译为日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日本关西大学《泊园》称誉他为“活跃于当今世界治中国教育及科举史之第一人者”。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2 年6 月出版的李弘祺著《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实际上是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A History 的中译本,全书厚达724 页,是其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集大成者。该书考察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学校的设立、考试选才的体制,到书院的兴盛、大众教育的开展,均有论及。该书以历史的眼光描绘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学以为己,广泛引用中、美、日的研究成果,交互比较,提供深刻的反思,充满挑战及启发性;学术视野开阔,运用了经济史、政治史、宗教史、哲学史和民俗史等多学科的成果和资料展开论述。李弘祺先生认为:“西方思想史缤纷精彩,而中国思想史则涓滴长流,却都能一贯地彰显出各自的中心关心。到了互相作比较,原如泾渭的互为涯岸,却化作子期与伯牙的相知。能通贯交融,里外合一,而不留瘢痕,这就是通达。……他山之石,可以攻错,良有以也。我与‘他者’(the other)之间,可以相互观照。交流以激引灵魂的火花,照亮无知的洞穴。解碼迷思,往往是用‘它者’的睿智。” 李弘祺先生为中国教育史研究走向国际化、将国际上的中国教育史研究本土化架起了一座学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