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钩藤的药理活性现代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临床药理分会201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3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钩藤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效主要为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现代研究表明,钩藤在神经系统中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镇静,抗惊厥,抗癫痫,脑保护等作用,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初次以外,钩藤在抗癌,阵痛,抗炎,抗焦虑方面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钩藤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中等强度他汀治疗缺血性卒中与高强度他汀治疗的疗效一致性,规避高强度他汀治疗带来的潜在风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C反应蛋白水平、血糖、肝功、肾功及90天卒中生存状况评分等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4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及安慰剂2组各32例.观察组予参松养心胶囊3粒,3次/d;安慰剂组口服安慰剂胶囊3粒,3次/d.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2组在4周时室性早搏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较安慰剂组即出现明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抗缺血、降血糖、降血脂等基础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每日口服200ml.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评分,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
目的:评价中医补虚通络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长期接受补虚通络中医疗法治疗方案的IPF患者.对多种临床资料与总生存时间进行log 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分析.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结果:应用吡非尼酮抗纤维化治疗(HR=0.411,P=0.033)、瘀阻脉象(HR=0.375,P=0.027)为补
胸部肿瘤放疗后并发放射性肺炎严重影响疗效和预后.因此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尤为重要.现将我科应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放射性肺炎2例并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对仅存在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胰岛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72例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除了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即糖尿病饮食、运动治疗外,还给予津力达颗粒治疗8周,对照组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8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状况、血糖指标水平、胰岛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指标水平比较差
目的:通过检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PCT与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冠脉造影诊断为NSTE-ACS患者168例,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10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66例.介入手术术前所有患者采血并行PCT检测,把NSTE-ACS患者分为高分组(大于32分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证表现的特殊性,探寻新疆地区高血压中医症候表现特点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新疆及国内其他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论治及流行病调查文献,运用统计学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病因病机和证候表现的分析,比较新疆与国内其他地区高血压病证表现的异同.结果: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肝肾阴虚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症型.但由于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有特殊病证表现,新
目的:应用关联分析法对《蒙医金匮》中明确含有白云香的方剂进行分析,找到其一般特征及组方规律.方法:①收集、整理方剂,将其录入Excel2010进行频数统计,筛选出高频使用药物.②将数据导入SPSS Statistics20软件,之后使用SPSS Modeler14.1数据挖掘软件,应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关联分析结果,建立药物关联相关“网格图”.结果:本次统计的115首含白云
目的:为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策略与思路.方法:查阅最新植物活性成分抗肿瘤研究文献,对植物活性成分抗肿瘤规律及植物来源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临床启示.结果:植物活性成分多机制协同抗瘤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其临床价值,同时抗肿瘤植物科别分布与活性成分结构特点为筛选具临床较高价值的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便利.结论:筛选人体能耐受的多机制抗肿瘤植物活性成分组方并实施机体体温、酸碱度、含氧量等相关的控制性临床实验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