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已有研究表明黑眉长尾山雀和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A.fuliginosus)的种间线粒体遗传距离很小,甚至小于一些长尾山雀的种内遗传距离.通常情况下,造成种间遗传距离偏小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的谱系分化和基因渐渗.区分两者较为困难,因为它们能产生相似的遗传信号.本研究结合多遗传标记和IM (isolation-with-migration)溯祖模型,探讨导致两种长尾山雀
【机 构】
: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10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流域生态学研究所,南昌,330031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黑眉长尾山雀和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 bonvaloti&A.fuliginosus)的种间线粒体遗传距离很小,甚至小于一些长尾山雀的种内遗传距离.通常情况下,造成种间遗传距离偏小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的谱系分化和基因渐渗.区分两者较为困难,因为它们能产生相似的遗传信号.本研究结合多遗传标记和IM (isolation-with-migration)溯祖模型,探讨导致两种长尾山雀种间线粒体遗传距离偏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1)两种长尾山雀在核基因上的遗传距离大于线粒体上的遗传距离;(2)核基因显示的遗传结构比线粒体基因明显;(3)IM模型拒绝严格的异域分化模型,却不能拒绝伴随着基因流的遗传分化模型.我们推测导致两种长尾山雀间线粒体遗传距离偏小的主要原因是基因渐渗.基因渐渗在线粒体和Z染色体基因上具有不对称性,在线粒体基因上,基因流主要是从银脸长尾山雀流向黑眉长尾山雀,而在Z染色体基因上,基因流主要是从黑眉长尾山雀流向银脸长尾山雀.
其他文献
目的:内质网膜蛋白Seipin基因突变可导致人类脂肪缺失(CGL),并伴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脂肪肝及胰岛素抵抗.Seipin全身敲除的小鼠表现出和人类CGL相似的表型.由于Seipin广泛表达于全身多种组织,为了研究脂肪组织中Seipin的功能,建立了脂肪特异性Seipin敲除小鼠(aP2-SKO)模型,探讨Seipin在脂肪细胞功能以及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Cre-LoxP技术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原发性小儿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表达谱,筛选出特异变化的miRNA,评价临床诊断和预后价值,探讨其在NS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和机制.方法:TaqMan低密度芯片技术对未治疗的33例NS忠/儿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组成的两份混合血清测定miRNA表达量;差异表达的一些mi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对126例患儿和79例正
食物是限制动物分布和扩散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也是影响鸟类迁徙策略及停歇地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丹项鹤是一种典型的迁徙鸟类,黄渤海地区的三个河口和滨海湿地是丹顶鹤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本研究采用粪样分析法研究丹顶鹤迁徙和越冬期食物组成的地区差异以及对主要食物的选择性取食.结果发现:三个研究地区丹顶鹤的食物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F=219.0,P<0.001),其中盐城主要以水稻(Oryza sativa
羽毛延迟成熟(Delayed Plumage Maturation,DPM)是指鸟类在第一个繁殖季节无法获得和成年个体一样羽毛的现象,需要在第一个繁殖季完成后才能完全披上成体羽毛.狭义的DPM特指雀形目鸟类中雄鸟羽毛延迟成熟现象.以白腹短翅鸲(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为研究对象,从到达时间、配对成功率、领域质量和标本实验四个方面对亚成体雄鸟的羽毛延迟成熟现象及其机制进行
开展基础的鸟类繁殖生态学研究,可以为受胁鸟类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灰胸薮鹛(Liocichla omeiensi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画眉科珍稀鸟类.2009-2013年,对灰胸薮鹛繁殖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采用样线法对灰胸薮鹛的繁殖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个地区灰胸薮鹛的平均繁殖密度仅为1.45±0.30♂/km2.同时,采用MAXENT模型对灰胸薮鹛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
生境斑块及其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的分布格局产生了双重影响,而城市发展增强了生境的异质性和隔离度,从而加大了斑块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分布格局的影响力度.传统的研究方法局限于斑块尺度的生境特征,无法处理周围景观特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能够有效量化城市生境的景观格局,为定量化研究城市鸟类群落分布与景观特征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但是,生态格局与景观研究中的空间尺度密切相关,什么是最优空间
世界范围急剧的城市化进程及其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重要的关注点.虽然城市化被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物种已逐渐适应城市化进程并成功在城市中定居.乌鸫(Turdus merula)以前是典型的隐居性森林鸟类,但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中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国外大量研究表明,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乌鸫种群在许多行为和生态方面都做了调整,比如延长繁殖时间、
对鸟类亲子关系的研究是现今鸟类行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晚成鸟中子代乞食与亲本递食关系的研究为探索动物社会关系进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型.山噪鹛(Garrulax davidi)隶属于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画眉亚科(Timaliinae)、噪鹛属(Garrulax),是中国特有鸟种,也是中国噪鹛属中分布范围最北的鸟种.于2011年-2012年对位
将15种鹤类的COI,cytb和12S rRNA序列及三者综合数据分别利用NJ法、ME法及ML法,采用K-2和MCL模型,以东方白鹤为外群,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方法得到的系统树,除置信度不同外,拓扑结构基本一致(ML法的K-2模型建树效果不理想),但不同序列之间的结果有所不同。其中COI的系统树拓扑结构与三者综合数据得到的基本一致:其结果均显示,黑冠鹤和灰冠鹤最先分化出来,然后是白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