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安郑氏喉科有两项治感染性疾病的发明,发明治疗感染性疫病白喉的养阴清肺汤,已蜚声医林,而发明治疗感染性咽喉热病的学术精华,亟待发掘推广.通过梳理"异授喉科"承传脉络,研究流派代表性医著《重楼玉钥》,凝练郑氏喉科治疗咽喉感染性热病要素的关键词为"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辛凉养阴".通过与历代各医家治咽喉热病方法的比较,明确了郑氏喉科治咽喉热病的流派特色.通过疫病热病两项发明的关联分析、通过治咽喉热病
【机 构】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新安郑氏喉科流派工作室
【出 处】
:
2016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安郑氏喉科有两项治感染性疾病的发明,发明治疗感染性疫病白喉的养阴清肺汤,已蜚声医林,而发明治疗感染性咽喉热病的学术精华,亟待发掘推广.通过梳理"异授喉科"承传脉络,研究流派代表性医著《重楼玉钥》,凝练郑氏喉科治疗咽喉感染性热病要素的关键词为"针药并用""内外同治""辛凉养阴".通过与历代各医家治咽喉热病方法的比较,明确了郑氏喉科治咽喉热病的流派特色.通过疫病热病两项发明的关联分析、通过治咽喉热病各要素的分析,确定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管正斋老中医乾坤午阴针法经验,阐述单针透刺法、两针傍刺法、三针齐刺法、四针恢刺法、五针扬刺法、多针连刺法的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探讨管氏刺法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点.
腰痛病是针灸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脊柱炎等范畴.管遵惠主任医师发明的新型仪器(GZH)型热针仪,腰痛痛几万例,取得满意疗效,通过本文详细介绍其临床疗效观察的过程和结果,供同行学习和交流.
管遵惠老师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致力于经验穴及集合穴的临床研究.对针灸处方注重组方配穴,就如中药配伍有君臣佐使一样,配穴也应有严谨合理的组穴原则.集合穴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腧穴学的内容,也为针灸临床配穴法,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选穴方法.导师对针灸处方注重组方配穴,就如中药配伍有君臣佐使一样,配穴也应有严谨合理的组穴原则。导师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组方的集合穴,是指对某些病证或特定部位的疾病,有特殊疗效的几个
目的:观察针刺改善痰湿体质腹型肥胖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中脘、天枢、水分、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腰围情况.结果:其中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
简介管氏针灸传承脉络;简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学术思想、传承理念;提炼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特色诊疗技术;简介管氏针灸医学流派学术团队;通过加强学术整理,重视科研孵化,简介了流派传承工作室近三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出版的学术著作,概述管氏针灸医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目的:观察中医"五联"疗法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确诊为痉挛型脑性瘫痪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中医"五联"加运动疗法72例)、对照组(运动疗法加经络导推治疗及痉挛肌治疗各36例),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分别由康复评定师用改良的Ashworh分级法评定标准评定肌张力,将AMS评级转化为评分,1级为1分,1+级为1.5分,2级为2分,3级为3分,4级为4分,治疗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抽动症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医通督整脊手法为主,并配合患儿及家属心理调摄治疗小儿抽动症2例.结果:本案例患儿经过6次治疗并配合心理调摄后,原有眨眼、耸鼻子、喉咙发出怪声等抽动症状消失,并逐步停用硫必利等西药,经随访1个月后上述症状未出现.结论:通督整脊法配合心理调摄通过平调督脉气血,构建心理平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但对其作用的机理还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对智力低下患儿的智力水平及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智力低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方案,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满三个月后予以IQ及ADQ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两者之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中医综合方案对1至14岁脑积水(水瘀互结型)患儿智力和运动的改善.方法:本研究对192例1至14岁符合水瘀互结型脑积水诊断的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则给予对症治疗,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小儿脑积水中医症候量表、粗大精细运动量表、S-M量表(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心理量表)等指标检测值的科学分析,探讨中医综合方案对脑积水(水瘀互结型)患儿智力和
目的:通过对张文焕老师在小儿杂病方面临床经验的整理,以期发现其诊病用药之规律,供中医儿科临床借鉴.方法:通过对张文焕老师1964-1966年期间的处方存根进行归档、拍照、分类、白文转录,然后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及结论:张老师几十年前的学术经验,迄今仍鲜活可用,安全有效,可供当今乃至今后的中医内科杂病诊疗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