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指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本文介绍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病因病机,对其中医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
【机 构】
: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 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是指真皮上部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本文介绍了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病因病机,对其中医证治规律进行了探讨。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1例治疗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病例,得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此病的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本文对赵炳南先生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对其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文章、专著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全面系统研究赵炳南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作一些基础工作;文章提出,赵炳南学术思想传承和传播者较多,他们中的许多人发表或出版了一些有关赵老治学思想、特色疗法、经验方临床观察等方面的论文、专著,这些文献也是赵炳南学术思想研究的重要资料。全面系统整理和研究赵炳南及其传承者的文献,对赵炳南学术思想的研究,进而为中医皮肤
本文再次就经络细胞生物场假说进行论证,并通过选择生物共振技术在皮肤科临床验证"中医经络细胞生物场"假说,探索中医经络实质,通过选择经络生物共振技术,从一个侧面论述和研究其科学性、临床价值及与经络细胞生物场之间的关系。通过26例慢性荨麻疹第1次治疗有效者占46.15%,有效率为0.00%。结论:经络生物共振技术具有科学性,可用于变应原的检测,疑难疾病的病因检测分析,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经络细胞生
2004年,我们首次完整总结出中医经络理论实质经络细胞生物场十大特点",之后仅4年,该假说相继被研究者引用,或被专业统计源网站中国知网作为推荐论文或作为引证文献。该假说将中医经络穴位的发生、发展与消亡,以及经络穴位发生的原理、变化规律,以及生物机体出现的生理、病理和药物作用机理,包括解释之前人们对中医经络的研究,如经络与神经学说,经络与血管学说以及日本的良导络学说等均可以得到解释。但是,我们认为,
目的:观察雄激素性脱发湿热证毛发电镜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方法取40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前、中、后的头发,用扫描电镜观察头发的表面形态,测定分析其化学元素的能潜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得到该徽区内各种元素的重量百分比。结果:能谱分析测定了头发的发根与发干各一个部位,选取的元素主要有C、O、Na、Mg,Al、S、K、Ca、cu、Zn十个元素比较,其中Mg在发根与发干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目的:观察消癜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采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消癜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25例,并与单纯西药冶疗过敏性紫癜22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好转4例,全部有效。对照组痊愈11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x2=5.89,P<0.05)。结论:消癜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比单纯用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角质形成细胞(C K)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组织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以中药消银合剂治疗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观察治疗前后PASI积分,并检测健康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Th1/Th2特征性细胞因子INF-γ和IL-10的水平,探讨该方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机理。
目的: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T细胞的分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中T-bet和GATA-3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血清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探讨转录因子对调节性T的影响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LE患者、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和GATA-3mRNA表达状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LE患者、正常
日光性弹力纤维病是一组症候群,属于皮肤光老化。临床上皮损的形态多样,大致上可以分为六型,其病程缓慢,但少数伴发光化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根据皮肤组织病理,结合患者的病史和皮疹的形态可做出诊断,本病治疗一般无特殊治疗,主要为避免日光照射,监测病情变化。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初次感染常表现为隐性感染,随后病毒长期潜伏于神经节细胞中,在某些诱因作用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病。对于急性期、典型的带状疱疹很容易被识别,诊断、治疗并无困难。然而,本病常常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痛,虽然经过5-7天水疱干瘪结痂而愈,但疼痛通常可持续数天、数周甚至数年,而临床医师的治疗无外乎药物口服、物理治疗等手段,疗效欠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发现,除了常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