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系统分离和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地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伦贝尔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重11.26kg,茧层量1.30g,公斤卵产茧量416.10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9.11%、20.37%和39.40%;茧丝长1 244.28m,解舒丝长662.66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163.07m和183.90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
【机 构】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蚕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扎兰屯市 162650 阿荣旗蚕业管理工作总站,内蒙古阿荣旗
【出 处】
:
中国蚕学会第六届家蚕和柞蚕遗传育种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系统分离和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适合二化一放地区(主要为高寒地区)放养的柞蚕四元杂交新品种呼伦贝尔一号。经小区试验和农村生产鉴定,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种,千粒茧重11.26kg,茧层量1.30g,公斤卵产茧量416.10kg,分别比对照种提高9.11%、20.37%和39.40%;茧丝长1 244.28m,解舒丝长662.66m,分别比对照种增长163.07m和183.90m。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茧丝质优 良、适应性强和5 龄幼虫能抵御突变的低温(3~8℃)等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组成的二元混菌体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期间引入酵母菌来解除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时的产物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通过在不同时间接入酵母菌,找出最适接入时间。通过在最适时间接入不同量梯度的酵母菌,找出最适接种量,同时分析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在反应器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菌混菌发酵纤维素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酵母菌的最适接入时间是72h,最适
本文分析了宝鸡市耕地用水的现状,指出了耕地用水之中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耕地水资源日趋减少、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等问题,进而提出了宝鸡市耕地利用中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发展节水环保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防治水污染、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等,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畜禽养殖规划对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已实施的畜禽养殖规划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存在着畜禽养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节的缺失、畜禽养殖规划与环境政策不协调和畜禽养殖规划的实施效果差等主要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畜禽养殖业规划与环境管理的主要对策。
农村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障碍。本文根据茂名市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的情况,总结了其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乡村清洁工程今后建设的建议。
农村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本文综合阐述了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与利用现状,指出了在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营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重沼气轻沼液沼渣、系统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各类沼气工程联合发展、厌氧发酵工艺与新型沼肥开发技术集成系统方案即“企业+农户”的沼气工程建设与运营模式。
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除了气温、降水等气候指标外,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廊坊市国土农业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分析了影响该区农作物及蔬菜水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农业地球化学条件,提出了科学的农业地球化学区域规划及农业种植建议,为合理种植、科学施肥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农村建设。
利用育成的高发生率和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成31个雄蚕杂交组合,通过3年5期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雄蚕品种雌35×平28和雌29×平28,并在浙江主蚕区成功试养。新型雄蚕品种的育成使“农村专养雄蚕”与“蚕种场多养雌蚕”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有望进一步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加速雄蚕产业化的进程。
对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引进改良、实用化雄蚕品种的选育、专养雄蚕实用技术研究作了回顾,介绍了实用雄蚕品种的性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剖析了阻碍雄蚕种加速推广的主要障碍。
春用品种681×682是根据家蚕暗化型(m/n)基因遗传规律,将其导入实用品种,育成中系强健型灰黑蛾品种,与常规日系强健型白蛾品种组配成的二元杂交组合。繁育中利用对交品种的蛾色差异,可把杂交率提高到99%以上。该品种强健好养,易繁,眠起齐,耐粗食,茧丝长1428.4 m,解舒率73.55%,解舒丝长1047.1m,茧丝纤度3.259 dtex,净度94.33 分。
家蚕新品种飞·鹤×祥·云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通过合理选配亲本,设置特殊培育环境,采用杂交、系统选育、测交等方法育成的秋用强健性多丝量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为熟悉新品种原种的繁育性能,为生产上大规模繁育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介绍了2008年春季在湖北麻城、南漳两个蚕种场进行繁育应用试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