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肾移植术后上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来源 :2012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2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壁内由于各种因素所致的炎症反应,同时伴有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移植病房发生了2例上肢血栓性静脉炎,通过采用外敷膏状六和丹、喜辽妥软膏及生马铃薯片,均痊愈出院。指出,在对肾移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护士一定要积极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以及缩短住院日。本研究同时表明,静脉炎外敷中药六和丹后通过收厥、清热解毒,能迅速改善局部症状,达到软坚散结、消肿止痛的效果。喜辽妥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马铃薯内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贴后可经皮肤吸收,补充渗出部位和细胞营养,加速恢复,达到消炎止痛作用。这三种药物对血栓性静脉炎都有积极的治疗作用,无毒副作用,病人很快康复出院。
其他文献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通过静脉输液可及时快速补充液体,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临床工作中掌握静脉输液的技巧既能将药物输入患者体内,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静脉营养液的PH值是决定脂肪乳稳定性的关键。研究静脉营养液不同时段PH值变化,对于选择最佳的输注时间、药物的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对30例患者的静脉营养液不同时段的PH值变化进行测定。指出样品溶液室温存放24小时,肉眼观察均未发现营养液的稳定性破坏,溶液PH值均保持在6.3~6.4之间,不同时段PH变化不显著,该结果提示静脉营养液可在24小时内的任何时段输注于患者,输注的时间顺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发展,PDA(掌上电脑)已经逐渐广泛的被临床护理工作所应用。通过PDA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护理人员深刻的体会到PDA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医嘱执行准确度,减少护理差错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时效性,切实给病人提供整体化护理;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有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
目前中国药典及药物说明书针对丹参川嗪药物配置时间没有详细要求说明,同时针对配药时间对静脉炎的影响也鲜有报道。笔者选用丹参川嗪配置后放置不同时间进行静脉滴注对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川嗪溶液配置后立即使用和放置30分钟后使用,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但放置1小时后使用,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控制丹参川嗪注射液配置30分钟内进行静脉输液可
本文对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相关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进行了综述。以传统治疗方法,即50%的硫酸镁湿敷法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疗法有效性高于对照组。指出,如意金黄散能有效地治疗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所致相关性静脉炎,操作简单易行,无需固定,药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利于药物充分吸收,达到药效,且依从性高,花费小,病人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文章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后,经处理再通的病例为例,介绍了PICC堵管的处理方法,分析了堵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指出,PICC具有输液方便、留置时间长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在留置过程中,护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不良后果。所以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PICC导管进行规范的维护,以减少堵管率,达到置管的预期效果。
2011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发明新型小儿输液穿刺针固定垫,并应用于临床,通过与常规头皮针固定法进行对比,观察堵塞、脱针、重复穿刺等发生率。结果表明,应用新型固定垫后,患者脱针率、堵管率、重复穿刺率明显降低,病人以及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新型固定法固定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锁骨下静脉置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是危重患者抢救用药、大量补液的重要通道,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在休克患者抢救及重大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中充分发挥了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优越性,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及静脉损伤,为危重患者紧急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焦虑、烦躁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满等负性情绪,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工
建立一条好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肿瘤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完成。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可保护上肢血管网,避免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化疗对外周静脉的破坏。文章就相关操作技术、临床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以及出院带管及拔管的护理进行了介绍,指出PICC置管化疗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经充分评估肘部静脉不理想,而选择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108例新生儿,对其相关并发症和护理对策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经下肢静脉PICC置管可作为肘部静脉显露不明显或已被破坏时的另一种选择,置管部位宜选择小隐静脉、大隐静脉膝部;加强外测量方法及送管技巧有助于提高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