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改变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将内痔结扎术改良为高位痔区荷包缝合,部分痔组织结扎,使直肠粘膜疤痕挛缩,悬吊肛垫,并在痔动脉行结扎阻断痔血的循环,使痔核萎缩。外痔潜行切除,重建肛管静脉丛支架,手术后肛门不发生水肿,本术式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在基层有推广价值。
【机 构】
:
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 3543000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式,将内痔结扎术改良为高位痔区荷包缝合,部分痔组织结扎,使直肠粘膜疤痕挛缩,悬吊肛垫,并在痔动脉行结扎阻断痔血的循环,使痔核萎缩。外痔潜行切除,重建肛管静脉丛支架,手术后肛门不发生水肿,本术式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在基层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的并发症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严重Ⅱ度、Ⅲ度、Ⅳ度痔病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10~20 min,术后平均住院2~5 d,无肛门狭窄、无肛门失禁、无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痔吻合器是治疗重度痔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创伤少,并发症少,有望替代传统的痔切除术。
尖锐湿疣,又名尖圭湿疣,性病疣,肛门生殖器扰,肛门周围乳头瘤。祖国医学称之为“千日疮”、“梅气疮”、“枯筋箭、“疣目”、“鼠乳”。本病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皮肤、粘膜新生物型病变,好发于皮肤和粘膜交界处,常见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处.少数亦可见于腋窝、脐窝、乳房皱襞,趾缝及口腔粘膜。本病传染性强,主要以性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患者的污染物感染。近几年来,在我国增长迅速,因
目的: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合并出口梗阻便秘得到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混合型便秘行盲肠右下腹壁造口术和的疗效。结果:随访3月-4年,随访期间全部患者便秘症状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盲肠造口术对STC患者,尤其是合并内科疾病及出口梗阻的便秘患者有确切疗效和优势。
目的:观察加减三仁汤治疗湿热蕴脾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35患者均使用三仁汤加减治疗。结果:治愈率为91.4%,总有效率达97.1%。结论:加减三仁汤治疗成人湿热蕴脾型便秘有较好疗效。
直肠前突是直肠前壁呈弧形向阴道前方膨出,其深度超过或等于6mm,患者以排便困难为主症,其次肛周坠胀、梗阻感,排便常须口服泻药,严重者需手指插入肛门内协助排便。经排粪照影而确诊。
目的:总结手术配合中药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综合术式配合术后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盆底松弛综合征患者1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全部获访1-2年,痊愈(症状全部缓解)8例,显效(主要症状缓解)7例,有效(部分症状缓解)1例。显效率93.7%。手术主要并发症:刀口轻度感染2例,排便或排尿时轻微腹痛2例。结论:手术可迅速改善症状,术后应用中药及盆底肌功能锻炼可巩固疗效,中
正确理解和评价盆底的解剖与功能是诊断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先进的影像技术的应用,盆底解剖学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并提出一系列的崭新概念,大大推进了盆底外科的迅速发展。本文重点阐述盆底支持结构的新概念,即“3-腔室”、“3-层面”与“吊床”学说。
目的:观察马应龙痔疮栓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的内痔及混合痔患者31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158例使用马应龙痔疮栓纳肛治疗;对照组158例使用洗必泰栓纳肛治疗,应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1%,对照组为58.86%,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马应龙痔疮栓治疗内痔及混合痔有确切疗效。
目的:介绍用断桥再接术这一新技术治疗环柱状外痔的可靠性、实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利用此术式对51例环柱状外痔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消除肛周皮肤环柱状病灶,无肛门狄窄并发症,肛缘平整,无赘皮残留,平均住院25.2天,手术时间为15~30 min,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断桥再接术达到了既治疗疾病,又使肛门整形的目的。
中医预防学有其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医预防的思想源于实践,奠基于《内经》。《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自《内经》首先提出“治未病”以来,经过历代医家的弘扬光大,中医预防学的理论日臻完善,并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治未病”一词,在医书中首见于《内经》,《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奠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