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式雾化换热性能分析

来源 :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_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持换热面热流密度、气体进口压力、温度、流量、液体进口温度恒定,通过改变气动式喷嘴液体进口压力及质量流量,研究了液体进口压力及液体质量流量对换热面表温度及表面温度的均匀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存在一个最优的液体质量流量及液体进口压力,使得换热面表面温度最低,换热能力最强;增加液体质量流量使得表面温度方差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存在最优的质量流量点使得表面温度均匀性较好;液体进口压力和气体进口压力相近时,表面温度方差最小,温度均匀性最好。
其他文献
为更经济、有效的降低气动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约束下混合罚函数的仿真及实验优化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风机全压、速度和噪声等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采用实验研究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结合现有的经验理论,归纳出风机噪声的影响因素,并据此确定了其噪声及效率函数的约束条件,编写混合罚函数优选程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提出的改进方案进行
冷冻集装箱在长途陆路运输和远洋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ARRIER制冷机组就是制冷的关键设备,占到市场份额的60%以上。本文由外及内,逐层深入,阐述了CARRIER制冷机组的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与保护电路,微控制器内信号的输入/输出电路,以及4种操作模式下的控制规律。CARRIER制冷机组具有节能环保、制冷迅速、控制精确、性能可靠、操作容易、维修方便等诸多优点。
本文对变频空调的制冷剂流量变化和换热器的换热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试验研究了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和室内负荷变化对变频空调系统性能和COP的影响。结果显示:变频空调在一定频率下运行时,随着电子膨胀阀开度在一定范围的增大,系统制冷能力和COP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状。当电子膨胀阀开度固定时,在变频空调能满足制冷负荷的情况下,应使压缩机在尽可能低的频率下运行,可以使系统的制冷能力和COP达到最佳,以
CO2跨临界循环的效率较低,采用双级压缩和膨胀机是提高系统性能系数(COP)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比较了带节流阀与带高低压膨胀机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循环的性能。结果表明:带节流阀与带高低压膨胀机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循环的最佳中间压力并不是高低压的几何平均值;在一定的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带高低压膨胀机循环的最大COP比带节流阀循环可提高30%;优化设计带高低压膨胀机CO2跨临界双级压缩
对结霜工况下空气源热泵系统动态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结霜工况条件下空气源热泵空调器的动态性能、循环参数、蒸发器结霜量及结霜厚度。实验数据与数值预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在结霜循环后期,蒸发器表面霜层厚度快速生长,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热泵系统动态性能及循环参数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在霜层匀速生长段符合度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而在结霜循环后期,霜层快速生长,
本文针对R23/R134a,R23/R600a,R23/R125,R23/R14混合工质在Lind-Hampson循环下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一套要求制得-60℃的单级压缩节流回热循环系统。通过NIST8.0软件改变工质成分和运行压比,研究其对循环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借助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并以FLUENT软件为数值计算平台,采用K-ε紊流模型对冷藏汽车车厢内部的三维稳态空气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与实验测量结果比较,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最低温度点出现在车箱入口处,最高温度点出现在后上部,热流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较之水平方向明显的多,在车箱的壁面处温度梯度变化比较明显。
制冷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在企业产品设计中的深入应用对于软件的灵活性等提出了高要求。本文在分析传统仿真软件挑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组件的制冷系统仿真架构,并阐述了相关数据对象及系统求解算法。
纳米冷冻机油可用于提高制冷机的效率和可靠性。对采用分光光度法评估纳米粉体在冷冻机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利用该方法对所制备的几种纳米冷冻机油进行了测试。主要结论包括:(1)可利用纳米冷冻机油的吸收光谱特征评价纳米粉体在冷冻机油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2)分散剂复配方案、研磨及超声振荡温度和时间等对纳米冷冻冷冻机油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3)粒子浓度大于5g/L的纳米冷冻机油将“负偏离
针对微通道内流动沸腾过程中出现的振荡现象,引入了水力空化概念,并据此设计了两种不同水力直径、带空化入口结构的微通道。通过沸腾换热实验研究,带空化入口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未出现不稳定现象。结果表明较窄的通道沸腾换热系数较大,且加热功率相同时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沸腾段液相含量的增加,反而抑制沸腾。最后,利用增强模型基本形式,通过数值迭代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本实验的饱和流动沸腾两相换热预测实验关联式,预测误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