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兴城-台里韧性剪切带流变特征及演化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兴城-台里韧性剪切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部.剪切内出露的花岗质岩石主要为三大类:晚太古代花岗质岩石(~2540Ma),晚三叠世花岗质岩石(~220Ma)和晚侏罗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50Ma),整体呈NEE向展布,西侧与阜新-义县白垩纪沉积盆地相邻,东侧为NNE走向的古近系下辽河盆地.所有的构造特征均指示辽西兴城—台里韧性剪切带经历的NE-ENE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变形事件发生在早白垩世,其形成机制与太平洋板块在华北克拉通下部后撤(roll-back,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和伸展有关。
其他文献
东北日本岛弧和千岛岛弧在北海道岛中部相碰撞形成日高(Hidaka)弧-弧碰撞带,在该碰撞带西侧缺失活火山活动,表现为100km左右的岛弧火山链空缺.岩石学研究表明在北海道中部地区日高碰撞带的西侧存在一个岛弧火山链的缺口,P波、S波速度结构以及P波、S波衰减结构显示,在火山链缺口下的地慢楔中的低速异常和两侧的地慢楔中的低速异常存在明显的不连续,说明该缺口处的供给火山活动的地慢上升流缺失或者强度明显减
自1985年以来,地方震横波分裂的观测解释历时超过了30年.此前,英国Crampin教授曾对地震波传播各向异性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各向异性导致横波分裂,即横波进入各向异性介质分裂成近似正交偏振的两个准横波,它们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震源到达接收点则记录到快波和慢波,类似物理光学中的双折射,并提出横波分裂可称为探测介质各向异性的最重要的标志.Hudson(1981)提出裂隙介质弹性张量表达式。本文采用
全波形反演作为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速度建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能够综合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动力学信息和运动学信息,通过最小化初始模型的理论地震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不断更新速度模型,最终获得高精度的速度参数.因此,全波形反演的研究具有极其广泛的意义和价值.虽然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全波形反演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如观测数据本身的质量、正演的效率、目标函数和反
现今的重力和地震地球物理资料显示,夹持于印度和亚欧大陆之间的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已经与印度大陆岩石圈脱离,新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断离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岩石圈的俯冲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上述地质事实,指示了拉萨地块南部的东西向镁铁质岩脉很可能代表了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的开始。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程度和规模增大,在拉萨地块形成了"岩浆大爆发"作用,形成了从基性至酸性成分不均一的冈底
东营凹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1],在其演化过程中,由于局部块体未发生长期继承性沉降,从而与凹陷主体逐步分异,形成了多个小洼陷.这些盆缘小洼陷探井密度小、勘探程度低、储量发现少、资源潜力大,地质结构和成因演化机制复杂,尚不清晰.
本文在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下寺湾-云岩区山西组为研究对象,在古今温度测试数据等约束条件下,采用盆地数值模拟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伊陕斜坡东南部山西组沉积埋藏史、构造热演化史和有机质成熟度演化史进行了反演,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山西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形成过程.本文对分析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勘探
目前,前人对走滑拉分作用及其构造的实际研究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较少见,关于走滑拉分作用的定义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而其中以周荔青等人(2005)为代表,他多次使用走滑拉分构造作用、走滑拉分作用、走滑拉分构造、走滑拉分带等涉及走滑拉分的多个名词,并且提出走滑拉张裂陷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气区.走滑拉分作用是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主要成因之一,走滑拉分作用对沉积作用也有较大影响,此外
近30年的大地电磁数据表明,在各种构造背景的中下地壳中存在0.01-0.1S/m的高电导率异常体,合理解释中下地壳出现的高导异常成因,引起岩石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高温高压实验等学科研究者的高度重视.这可能由两个原因造成:主体矿物的不同对盐水体系电导率的影响是显著的;盐水在斜长石一盐水体系中的连通性不好,或局部连通性不好。当流体的盐浓度接近海水盐浓度条件下,需要约l0vol%-20vo1%的流体
新疆三塘湖地区二叠系芦草沟组处于陆内裂谷发育时期,广泛发育地幔热液喷流型白云岩和凝灰质岩.本项目组首次在三塘湖盆地跃进沟剖面的二叠系芦草沟组和条湖组之间发现了一类含黑色球粒的纹层状岩石,其上部为二叠系条湖组苦橄质玄武岩及苦橄岩,下部是以地幔热液喷流沉积为特点的凝灰质白云岩、白云岩、方沸石岩等.对该套岩石进行了初步的岩石学、矿物学、拉曼探针等综合分析,得出了初步的认识.
造山阶段晚期大量发育的A型花岗岩类被称为后造山(post-orogenic)A型花岗岩或者A2型花岗岩,更确切而言其形成阶段属于"后碰撞"(post-collision)阶段的晚期,仍然是造山运动的产物.综合前述,本文作者后造山阶段准铝质A型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如下:玄武质岩浆的底侵(underpalting)和内侵(intraplating)导致其结晶过程释放的含卤素的流体进入中、下地壳,对中下地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