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的表达、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及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的保护作用.
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假处理组、对照组、2mg/kgAPS组、4mg/kgAPS组和8mg/kgAPS组。制取5cm×4cm腹部岛状皮瓣后,假处理组不作缺血-再灌注处理而直接原位缝合,对照组和各APS组缺血6小时后再灌注。各APS组于再灌注前5min腹腔注射相应剂量APS 0.2ml,对照组则注射生理盐水0.2ml。于再灌注12h后测定三组大鼠皮瓣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计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水平;检测外周血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于术后第7天观察三组皮瓣成活情况,并对皮瓣组织作组织学切片观察。
研究结果:再灌注12h后,8mg/kgAPS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MDA含量和CD11a/CD18、CD11b/CD18表达明显下降(P<0.05),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APS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全血低切粘度、中切粘度和高切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APS组较对照组血浆粘度、RBC聚集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对照组皮瓣组织内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而APS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较对照组为轻;假处理组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
研究结论:APS能有效维持大鼠皮瓣组织MDA和SOD水平,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相关的自由基团释放、超氧化物阴离子生成,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有效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瓣的成活率:通过减少中性粒细胞数量,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11a/CD18和CD11b/CD18表达有效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通过降低全血粘度来减轻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改善皮瓣血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