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韧高耐磨HYC3冷作模具钢

来源 :第六届全国模具钢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高韧高耐磨HYC3冷作模具钢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性能、热处理工艺。该钢以铌代替部分钒达到3V级,具有高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磨性,并在二次硬化峰附近使其硬度、韧性和强度得到良好匹配;钢中钨、钼、钒、铌的含量总和仅为M2钢的2/5,且性能接近于M2钢,性价比高;比A2、D2、LD、GM等模具钢的耐磨性提高;比M2、D2、GM等模具钢的韧性好;HYC3钢是二次硬化钢,生产过程中必须注意淬火、回火温度、磨具及磨削工艺的选择以充分发挥材料优势,避免工模具非正常失效。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泊头的基本情况及沿革,以史实为依据,介绍了泊头雕版印刷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泊头雕版印刷的特点:1、印刷工业变革时期,固守传统;2、雕印机构(堂号)多;3、雕印工艺较精;4、堂号持续时间长;5、实物存世量大。对泊头雕版印刷兴盛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1、历史文化发达的延续;2、雕印技术历史的传承;3、优越地理位置的影响;4、商业贸易繁荣的需要;5、原材料的优势。最后提出了从泊头小镇兴旺发达的
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历书发展与印刷的发展历程。历书的发展,是从最早为了农耕需要,需掌握节令天候的知识,逐步发展到记录日期、属相、节气等规模完善的历书体系。其相应的印刷发展历程,也是由最初的甲骨文发展到近现代的彩色印刷制品。
本文针对《清文翻译全藏经》的翻译刻印起止时间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现有明确提出时间的论著中,有三种观点: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三十七年和乾隆三十六年。本文作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档案资料,初定《清文翻译全藏经》工程于乾隆三十六年开始启动,并于乾隆五十九年刻印完成。
在印刷基础发展的整个历史长河中,对印刷藏品的征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印刷藏品种类繁多,本文拟就印刷设备的征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了印刷设备征集的目的:1、弘扬印刷术、普及印刷知识;2、为印刷设备史研究提供实物佐证;3、完善收藏系列。提出了对印刷设备征集人员的要求:1、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2、具备一定印刷设备专业知识。对印刷设备征集范围的确定提出了要求。同时还确定了印刷设备征集的主要途径
印刷业之在澳门,也算历史悠久。自四百多年前开埠之初,澳门的天主教耶苏会,以中式传统印刷术,于1985年印制教会首本中式宗教书,随后由传教士范礼安等,把西式的德国制活字印刷机带来澳门,对澳门天主教会及澳门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响甚大,尤其有利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发展。
本文举例说明清末出版者运用雕版技术,对石印本、铅印本书籍进行翻印的现象,对几种有明确证据的例子加以分类,包括:画谱碑帖、蒙学及科举读物、经史、小说及通俗读物、新学书。并以史为据,提出李瑶印书并非为泥活字本。雕版印刷翻刻石印本、铅印本书籍现象,既体现了新技术潮流的巨大推动力,也反映出传统技术在近代印刷技术变革大潮面前的挣扎。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固溶处理、时效处理对10Ni3MnCuAl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固溶温度为870℃,空冷后硬度可达33HRC,组织为板条马氏体+粒状贝氏体;时效处理温度选择510~540℃,空冷后显微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回火粒状贝氏体,其硬度值在38~42HRC;固溶冷却方式对固溶后的硬度影响很小,但对其组织、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冷速快(空冷)得到的组织为板
为了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开发了700 mm厚的节能(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SDFT,对其相变特性、显微组织、硬度均匀性、切削性能、耐腐蚀性能、抛光性能和皮纹刻蚀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材料截面范围内该钢的显微组织均为贝氏体,截面硬度波动在±1.5 HRC内;该钢的抛光性能与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3Cr2MnNiMo的接近,但其切削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优于后者,并且具有良好的皮纹刻蚀性能。
本文研究了浇注工艺及流场结构对718大模块探伤合格率的影响,进而优化其模铸工艺。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模铸工艺,改进浇注系统结构,降低了浇注过程中的二次氧化及保护渣的卷渣,提高了模块质量;改进后的夹杂物不合格率由改进前的6.93%下降到0.11%,同比下降了98.4%。
在实际生产中对大断面轴承钢中网状碳化物的控制较难,而传统正火工艺亦难保证消除钢中的网状碳化物。利用连续式调质炉对钢材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经比较分析,认为大断面轴承钢采用合适的奥氏体化温度和分级淬火工艺,可极大地改善碳化物网状组织级别,又不会导致钢材表面出现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