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法组合模型与地震预测

来源 :中国地震学会2015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震预测方法特别是中长期预测方法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把彼此并不相关的前兆方法组合起来预测地震.本文基于四种方法发展了一种组合预测模型(Yu et a1.,2003),采用逐步逼近的方式预测地震.这四种方法分别是图像信息(PI)、加卸载响应比(LURR)、态矢量(SV)以及矩加速释放(AMR)法.首先采用PI对研究区域进行扫描,从长期尺度上找出地震活动异常的地区;然后采用LURR、SV、AMR方法进一步估计PI所得地震危险区内强震发生的中短期可能,并估算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等信息.
其他文献
  针对前震识别技术的研究,探索将Morlet连续小波变换的信号分析方法用于实际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中.地震波信号为5.3级地震前后的2次震级相当的中等地震:2013年1月21日Ms3.9
  陈顒(1978)根据强震震例,指出在震源机制的一致程度方面前震、余震和震群有明显的差别,并提出了描述一群地震活动性方面的一个"群体"参数-震源机制一致性,并赋予这个参数
会议
川滇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构造部位和强烈而频繁地震活动,以及地震与构造的各种典型而复杂的关系,使这里成为研究地壳运动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规律关系的好地方.为了
会议
以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为主要依据,将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统一划分为长度数百公里的若干地震构造段.自西向东,将银川-河套地震带划分为银川段和河套段;汾
会议
利用周边国家天山地震目录、中国天山地震目录及USGS地震目录,对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天山地震带的强震在空间分布上有
会议
  自1971年傅承义先生提出邢台地震是华北红肿区的"疮口"以来,我国的余震窗研究在地震预测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由王泽皋于1979年正式发表命名为"地震窗口"。本文收集了上世纪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