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智能交通的发展及GPS产业化方向

来源 :2008年导航定位技术进步与创新专家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an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顾我国智能交通(ITS)发展的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今后急需解决的发展体制、技术标准、产业发展等方面影响ITS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出了我国的ITS发展必须结合本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ITS发展道路,并分析了我国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的市场需求,对ITS发展方向及其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结合智能交通导航产业发展的实际和市场需求,着重分析了GPS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其他文献
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是当前世界石油地震勘探的一个重点区域的工作。本文回顾了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的发展简史,分析了浅海过渡带地震勘探的技术特点,论述了综合导航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综合导航技术和声学定位技术的开发研究内容和过程,对将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以焦作地区1∶2000航测为例,介绍GPS RTK的作业方法,分析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为GPS RTK应用于航测像控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分析了GPSRTK的测量精度,以及空三精度,证明其满足1∶2000成图的要求。
精密单点定位中,无模糊度模型,通过历远间差分技术来消除初始相位模糊度来求取历元间位置差,并通过位置与位置差的组合来完成精密单点定位。由于难以模型化误差改正、接收机噪声等误差影响,位置差参数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进行位置差与位置结合过程中,当误差呈系统误差特性时,会对定位结果产生累积性作用。因此,对于误差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求得位置差的基础上,研究了位置差误差的特性。
介绍了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在汶川地震期间西藏地区地下水位和地应力监测中的情况,并对监测数据与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
通过对“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其特点的全面介绍,阐述了海洋渔业船舶安保和灾害救助领域的应用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段在海洋渔业船舶安保和灾害救助领域的技术体制和商业模式,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天基LBS体制。最后,系统介绍了整体系统和产品在海洋渔业船舶安保和灾害救助领域(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解决了相关行业的核
通过分析车载导航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目前导航软件的症结所在,通过对比前装和后装系统在软件架构上的区别,总结出了目前车载导航系统在软件架构上的不足,并从架构层次、运行控制、系统通信、内存处理4个方面,给出了合理、可行的软件架构分析与设计方案,并成功应用在车载导航系统的开发中。
基于“北斗”与罗兰的组合导航模式,对广义松耦合到广义紧耦合的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精度分析,推导了广义松耦合的精度变化及广义紧耦合成立的条件。全面的解释了系统的精度变化实质,为“北斗”和罗兰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拓展。
描述北斗天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斗一号”自主精确定位/授时接收模块(包括天线),该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成本低并能防雷电等特点;它用于移动通信基站间时间同步,将增强我国享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的自主技术内涵。
多普勒频移观测值可用于GPS导航测速,它的随机模型对测速精度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地确定该随机模型。建立了基于先验速度信息的多普勒观测值的单差模型,并详细研究了非差多普勒观测值的精度及其与卫星高度角的关系、双频多普勒观测值间的交叉相关性、观测序列的时间相关性。最后采用长时间静态基线实验数据对不同类型接收机的随机模型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普勒观测值精度与卫星高度角间存在一定关系,尤其在高度
传统GPS在高程上的精度较低,无法实现基于对高程实时测量的3D导航,特别是在城市高架桥密集区域,3D导航的缺失降低了用户对道路判断的准确性与实时性,容易出现错误导航.汽车行驶相对高度识别模块(CHR)通过实时采集汽车运动状态信息和行车速度,能够实时准确地计算出汽车行驶的相对高度,误差不超过1.0m,为城市高架桥的分层测量和3D导航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