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近代美育开启于20世纪初,是近代中西文化思想交流对撞的历史产物.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美育思想迎合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启蒙和救亡之意,他们在翻译和引进这些西方美育思想的同时,积极将之转化并运用于中国社会.同时,中国社会历史急剧变革赋予艺术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使命,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投入到"教育救国"、"艺术救国"的浪潮中去,他们自觉地发出通过艺术改造社会的呐喊,中国美育热潮孕育而生,这场蓬勃发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美育开启于20世纪初,是近代中西文化思想交流对撞的历史产物.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西方美育思想迎合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启蒙和救亡之意,他们在翻译和引进这些西方美育思想的同时,积极将之转化并运用于中国社会.同时,中国社会历史急剧变革赋予艺术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使命,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投入到"教育救国"、"艺术救国"的浪潮中去,他们自觉地发出通过艺术改造社会的呐喊,中国美育热潮孕育而生,这场蓬勃发展的美育运动背后既有"西学东渐"之风的影响,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国的历史需求.在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影响下,涌现了一批积极活跃于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艺术家,李叔同就是其中的代表,两人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倡导的艺术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又同中有异。在对蔡元培和李叔同的比较中人们发现,李叔同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艺术教育并不等同于蔡元培对艺术教育界定,而是指向蔡元培的宏观美育思想,实质上是以艺术教育为手段的美育。比较蔡元培与李叔同美育和艺术教育思想的异同并思考其原因,有助于人们理清美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对中国当代美育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开展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对汉字这个伟大符号本身,还缺少一种哲学、美学的探索;尤其是在学科分立的现代学术中,汉字研究被划归为一个特殊领域,由专家分治,那种“形而上的惊奇”,却往往消融在专业的研治中。或许,“形而上”本应成为汉字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就是说,需要对汉字作一种哲学的思考;而“形而上的惊奇”,也就是那种对汉字魅力的感悟、领会与神思,则提示着“汉字美学”的诞生。汉字,这一文明的“奇迹”应当激起人们的“惊奇”,探索其无
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是指湘西地域过去历史上形成、延续并积淀下来的,而且对现实及未来都有潜在影响的自然的、社会生活的和艺术美的,一切对形成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能力有用的物质和非物质因素。凤凰歌谣是湘西传统美育资源构成的一部分,指湘西地区凤凰县民间口头创作的诗歌,其内容包括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人物传说歌、儿歌、杂歌等。从审美学的视角将凤凰歌谣的审美体现为
朱光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与开拓者,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致力于美学研究,而在其美学研究中重要的关注点却从未离开"人"这个核心的焦点,也从未离开过"人生——生活"这个现实的维度,故其美学思想有其切实的现实指向.其美学思想的构建是中国现代性寻求之路探索的尝试,意在通过美学的力量(具体表现为美育的方式)实现国民的改造和社会的转型,因此在其整体的美学思想构建中美育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生美育思想
影视是社会人生的反映与表现手段。借助于影视作品对教师形象进行真切直观的体会、分析和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去研究教师形象,也呈现出一个个更加生动饱满、立体鲜活的教师形象。通过对银幕上中外教师形象流变梳理,分析其文化基础、社会制度与大众需求的异同,对其中映射的教师形象进行反思,帮助教师形象从影像“圣化”神坛走下,引导公众舆论消除媒介污化与“刻板印象”,适当引入商业电影制片与类型模式,来补充和丰
“美育”具有多重范畴的关照,它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固化式”的教育途径,激发人们对于美的理解与诊释。以舞载道,通过舞蹈艺术手段与途径实现人的真、善、美教育,引导正确的人生观、文化观与价值观,提升人的审美修养与身体语言修养。
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游戏是语言活动的形式,是一组语言实践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游戏活动,从最浅层的意义上讲,游戏不能在娱乐的层面上来理解,而要在严肃的、有所行动的层面上来讲,但即使把游戏当作娱乐,人们也会发现其中规则的重要性,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游戏中的规则不是一个或几个,而是相关的一簇,哪个规则最重要完全看游戏的方式和需要的语境,如果人们把这相关的一簇规则想象成屏保界面那样的随机变化的电脑线性图形,那么
被李敖称为"民国三大文妖"之一的张竞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因其公开谈性而备受世人误解、诋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被历史贴上各种标签的文化奇人.目前学界对张竞生总体美学思想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对其美学思想的概括总结,没有深入挖掘其美育思想尤其是身体本体论美育思想内涵.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张竞生著作的细读与辨析,以"身体美学"视野考察其美育思想,揭示其"身
本校美育课程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美学基础理论、特色美育和艺术鉴赏等。力求体现本校的学科特色,适应本校大学生专业发展和人格建构的需要。突破具体的审美范畴的灌输,主要从审美实践出发,使大学生感受美、实践美,来促进大学生人生美学的建构。此外,大学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与大学生的美育基础紧密联系,与中国特色美育体系的建设的具体进展相结合,定期调整课程内容。
美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具,审美对象的存在、传播、接受等各个环节之间互相影响、紧密联系,一方面审美对象的存在影响传播与接受,另一方面传播与接受也影响审美对象的存在,因此美育与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传播方式、接受群体是密切相关的。在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化生存改变了人类感知艺术的方式,也就革新了人类的审美方式,也引起了美育方式的变革,因此应充分利用电子资源,对海量的美育资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优化、
基于横贯能力的美术教育应当是以横贯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艺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评论、艺术教学和艺术事务在内的多方面综合素养为需求的教育形式.横贯能力在美术专业领域既包括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接受和贯通能力,同样也包括对当下以新媒体等网络技术手段传播的教育内容的甄别与接受能力,对于教师来讲横贯能力培养的是一种跨越不同学科的资源整合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横贯能力培养的是一种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一种横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