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推导了AR法对渡槽结构的脉动风进行模拟的理论。用MATLAB软件模拟了沿渡槽跨度方向的水平脉动风速,把工程实际中普遍采用的Davenport风速谱作为目标谱。结果表明模拟谱与目标谱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自回归法的适用性,且证明,受空间相关性的影响,不同位置处的测点风速与相位也有差别。
【机 构】
: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推导了AR法对渡槽结构的脉动风进行模拟的理论。用MATLAB软件模拟了沿渡槽跨度方向的水平脉动风速,把工程实际中普遍采用的Davenport风速谱作为目标谱。结果表明模拟谱与目标谱吻合较好,从而证明了自回归法的适用性,且证明,受空间相关性的影响,不同位置处的测点风速与相位也有差别。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长河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下长河坝的地震加速度反应、坝顶沉降、破坏模式和极限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坝体加速度反应随坝高的变化可以分成两个线性变化段,在1/2~2/3坝高以下,坝体加速度反应较小,在1/2~2/3坝高以上,坝体加速度反应明显增大,越往坝顶加速度放大系数就越大;在100年超越概率1%(峰值加速度430gal)地震条件下,地震引起的坝顶沉降约为165~178c
本课题主要提出借鉴大尺度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开发建立以地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维地壳数值计算模型和计算技术,进行地壳大尺度应力、应变能动态分析计算,找出应力和应变能高度集中区,配合物探和钻探进行浅层校核,结合历史地震经验,进行地震可能发生区域、时域的预测预报。以做到有重点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建设成果。
基于损伤塑性本构理论,对重力坝在具有速度脉冲和不具有速度脉冲的地震动作用下进行了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并给出了关键时刻坝体最大受拉损伤分布。结果表明,两种地震动作用下,在坝颈和坝基处都出现了较大损伤;并且坝颈处损伤最终形成自下游向上游的开裂破坏,这与大坝的实际震害较为一致。通过对两种地震动作用下的大坝地震损伤反应的对比分析发现,近断层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对大坝抗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大坝抗震设计
拱坝是我国主要的水工建筑,在西部地区建设数量多,规模大,本文就广西柳州长垌拱坝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坝体、坝体—库水、坝体—地基和坝体—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模型,进行自振特性分析和采用地震反应分析,得出有益的结论,提供给同类工程的抗震设计参考。
本文简述了单孔PS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野外实测方法及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以广东省某一场地的实例说明了PS测井在岩土工程场地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本文首先给出了某大型渡槽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简化隔震模型,桩土相互作用的简化采用改进的Penzien模型,隔震支座采用双线性模型,然后对地震作用下的某大型渡槽进行了时程分析和Pushover分析,最后把该模型与用m法考虑桩土作用所获得的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数据表明,简化模型能反映渡槽的动力特点,Pushover分析结果和时程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Pushover方法对渡槽结构的响应计算简单有效
采用三维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处于岷江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的剑科水电站工程的心墙堆石坝,进行了坝体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计算分析,研究了该坝的地震位移、加速度反应、动剪应力、残余变形以及液化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坝体最大加速度放大倍数为3.23,放大效应明显;廊道顶部最大动剪应力为150kPa,动强度满足要求;最大永久沉降量约占坝高的0.139%,分布符合一般规律;动孔压比量值较小,不
本文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分析裂缝转异荷载,提出裂缝转异荷载的空间预报模型,研制应力强度因子的三维荷载曲面图,对裂缝的转异荷载进行诊断。
根据调查震后水电站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历史资料和各种学说的相关分析,本文将针对社会各界有关地震和地质灾害高发区水坝、水电站建设的某些争论,总结出某些结论性意见。供大家参考,探讨了水坝安全性的争论,分析水库诱发地震的原理。
本文对某堆石坝砂土材料进行了振动台试验,并应用P—Z模型对该材料进行了动力数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P—Z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砂土材料的动力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