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中医体质量表》和《食物频率问卷》为调查工具,采集专业运动员以及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调查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和膳食摄入状况,分析性别、年龄、运动等级、运动年限,以及膳食摄入频率和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探讨可能影响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的因素,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对被调查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为中医体质辨识在运动员群体中的应用,特别是从中医体质角度改善运动员膳食结构、调理偏颇体质积累资料,为运动员中医体质发展趋势的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提高运动员的食养素养,从而纠正体质偏颇状况,提高运动成绩,为国争光。研究方法:共调查现役成年成年运动员621名,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506名。利用《中医体质量表》获得现役运动员以及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辨识其中医体质类型。利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获得食物摄入频率状况。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根据纳入标准进行整理,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tic线性回归对运动员个人基本信息和食物摄入频率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运动员与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运动员平和质占比(30.76%)高于大学生平和质占比(30.24%)。偏颇体质类型中,运动员阳虚质占比(15.62%)高于大学生阳虚质占比(11.86%),而运动员气虚质占比(9.02%)则远低于大学生气虚质占比(14.82%)。运动员与大学生在阴虚质上占比均较高,分别为16.91%和14.03%。2.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及以上运动员平和质占比(39.90%)远高于二级运动员平和质占比(26.64%)。偏颇体质类型中,一级及以上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的阳虚质、阴虚质占比较高,分别为15.65%、18.69%、15.54%和12.94%。3.运动项目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平和体质类型中,篮球运动员与乒羽运动员占比较高,为18.56%,摔柔项目运动员占比最低,为10.93%。偏颇体质类型中,痰湿质34人,摔柔运动员19人,占比高达55.88%,气郁质47人,排球运动员14人,占比达29.78%。4.不同性别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不同,但不存在显著性(P>0.05)。男性运动员平和质占比(35.40%)远高于女性运动员平和质占比(18.45%)。男性运动员偏颇体质类型中阴虚质、阳虚质占比较高,分别为18.14%、13.27%。女性运动员偏颇体质类型中阳虚质、气郁质占比较高,分别为22.02%、16.07%。5.运动员在面食、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肉类摄入频率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6.不同运动级别运动员在水果、奶制品摄入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运动员与大学生在肉类、水果、豆制品摄入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7.运动员的性别、运动等级、训练年限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P<0.05)。运动员在水果、蔬菜、奶制品、面食、豆制品、肉类摄入频率与平和体质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运动员与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受运动训练水平、不同训练内容、性别、训练年限影响。2.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受蔬菜、水果、奶制品、肉类摄入频率等膳食因素的影响。奶制品、蔬菜、水果、肉类摄入频率与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不具有相关性。3.训练水平对运动员中医体质类型的影响很可能与其膳食结构有关。通过膳食摄入频率调查,一级及以上运动员膳食摄入频率比较合理,而二级运动员膳食摄入频率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二级运动员在水果、奶制品摄入频率较低。4.针对占比较高的偏颇体质,膳食建议为:阳虚体质类型,正常温度下,手脚发凉,应少吃凉性食物,应该多吃甘温食物,如葱、蒜类;阴虚体质类型,不耐热,皮肤偏干,应多吃大白菜、莲藕等具有甘凉滋润功能的食物,训练时需及时补水;女性运动员气郁体质类型占比较高,应多注重女性运动员心理健康。5.加强膳食营养宣传教育,培养运动员合理膳食观念。运动员作为特殊人群,从事大量的体力活动,与一般人群相比,在机体代谢、所需营养、耗能、对不同食物的耐受程度、消化吸收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因此,运动员应该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培养合理膳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