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移下的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ke0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史研究视角的转移,人民大众成为历史的主体,走向民众和下层才真正意味着印证和再现历史。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就是面向大众的历史。口述史与教育结缘是史学研究的延续,弥补以往教育史研究的缺陷。方法上的突破。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在方法上弥补了现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足,具有直接性、深层性、特殊性、具体性等特点,借助现代化手段,全面的掌握第一手资料,真实、客观、科学、准确反映事物的原貌与真相。 农村教育口述史的兴起,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己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教育史学发展的新趁向。教育访谈对象的扩大与口述史方法的应用开辟了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它实现了教育史研究对象不再是充斥以往历史的占人口少数的上层精英,而是普通群众,挖掘一向被排斥在多数文献史学家著作中或被淹没的社会边缘人物的活动,将历史关注目光投向农村教育,实现教育历史记载对象的转移,开辟教育史新的探索领域,通过曾经创造过和经历过历史的教育人自己的语言,重新赋予他们在历史中的中心地位,这样,教育史就会被赋予崭新的维度,实现教育史研究新突破。生活和工作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是振兴农村教育的脊梁,托起的是跨世纪的希望,他们从事的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 农村教育口述史研究挑战了教育史传统的固有权威判断标准,并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教育史从传统的“精英史”转变为“大众史”,深化人们对教育历史的理性认识,从而实现对教育史研究的重建。教育口述史打破了人们长期形成的一成不变地遵循“读”历史的传统模式,使大多数人能够“听”到活生生的历史。教育口述史的兴起,标志着教育史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教育史研究发展的新趁向。意在倡导趋于理性而科学的教育史研究。
其他文献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选择.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往往具有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合理的高等教育制度,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和很强的国际吸引力,很高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本文在阐述高等教育强国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制度环境、保障体系和国际化进程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与发展非常重要,教育强国需要懂教育的人办教育,实行教育家办学.教育博士(Ed.D.)是培养高层次职业教育者的实践性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教育强国,培养教育实践专家的重大举措.我国在教育博士(Ed.D.)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中应处理好与教育哲学博士(PH.D.)的趋同,培养与使用脱节,以及社会需求与规模、质量的关系.
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复杂、系统化的概念,它与大学、国家、社会关系十分紧密,也是一项复杂、艰难、系统性的一项重大工程.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是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与一个国家发展规律的有机结合,即高等教育自身的逻辑与高等教育外部逻辑共同谱写.高等教育强国何以可能,其关键在于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是围绕着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与本质特征的建构.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全面实现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强国成为现实.
学术自由概念历史源远流长,然而现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学术自由已然发生异变.学术自由作为一种理念需要反思,作为一种制度需要重建.本文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的角度重新审视和探析了学术自由,以厘清学术自由的发展思路,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自由制度.内外结合,自律与他律的结合既是一种思路,也是一种方法.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不是终身学校教育,也不是成人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高等教育,对于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发展改革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促进高等教育的公平发展,建立宽进严出的入学管理体制,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
本文主要探讨几个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否有大学文化,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文化的原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最后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高等教育公平首先要求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在中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现实要求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当前的高考加分政策有违教育公平,也不符合教育自身的逻辑规律,应大体取消.对"先进类"加分,应尽快取消;对"特长类"加分,应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加以溶解;至于"照顾弱势"类加分,可以暂时保留,但根本措施应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应取此类加分政策.
环境因素是影响高层次创新人才成长和培育的基础要素,本文从学术共同体、高校和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团队)三方面对这一基础要素进行了探析,并对创新人才培育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些许认识.
本文探讨了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中存在的联合招生行为,通过建立学生报考的理性预期模型,对比了独立招生与联合招生条件下各高校的效用.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学生的选择受到高校质量与录取概率两方面影响,高校的联合招生可以带给学生多次录取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录取概率,使得联盟高校能够吸引到更加优质的生源,从而打垮竞争对手.联盟中的每个学校都是受益者.对于未结盟高校,则可以通过增加考试名额、改善考试的区分度这两
本文详细探讨我国高教国际化的必要和可能,通过斯坦福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提出对我国高教国际化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