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基于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构造了0岁人口组性别比分区域、分孩次的估算方法,计算了2000-2009分年度的0岁人口组性别比;比较2000年0岁人口组和“五普”出生人口性别比,认识到“五普”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偏低;探讨了“五普”0岁组人口性别比偏低的原因。证明“五普”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中的0-4岁人口组均存在政策外瞒报现象;编制了2003年河北省0岁人口组性别比分布图,探讨了河北
【机 构】
:
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构造了0岁人口组性别比分区域、分孩次的估算方法,计算了2000-2009分年度的0岁人口组性别比;比较2000年0岁人口组和“五普”出生人口性别比,认识到“五普”公布出生人口性别比偏低;探讨了“五普”0岁组人口性别比偏低的原因。证明“五普”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和全员人口数据库中的0-4岁人口组均存在政策外瞒报现象;编制了2003年河北省0岁人口组性别比分布图,探讨了河北省0岁人口组性别比的地域分布规律。玛叶指数(Mayers index)是检验年龄堆积的常用方法之一,将河北省“五普”0岁人口组性别比与全员人口库回推计算得到的2000年0岁人口组性别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除唐山、秦皇岛和张家口以外,回推得到的河北省及各市2000年0岁人口组性别比普遍高于“五普”公布数据.全员人口数据库不仅可以开展0岁人口性别比研究,还可开展婚姻性别挤压研究。随着全员人口数据库数据质量的不断改善,区域0岁人口组性别比、婚姻性别挤压均有望实现动态监测,并可逐年权威发布,全员人口数据库是开展人口性别比研究的理想支撑平台。
其他文献
在城镇化过程中,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已成为化解城市土地供给紧张、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重庆、嘉兴、山东等地方根据本区域状况,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流转创新模式.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同时面临着流转程序公开、耕地保护与农民权益保障等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在城镇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土地流转利益主体等方面进行完善,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城镇一体化统筹发展.
城镇化本质上是资本地域化的过程,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地区竞争无疑将影响城镇化的速度和节奏.从地区竞争的内容和手段上看,税收竞争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山东省为例,检验了税收竞争的存在性,测度了地区税收竞争的程度及其演变过程,并实证分析了税收竞争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税收竞争,竞争程度有加大趋势;税收竞争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将提高0.1个百分点
选取中国1949-2012年度城镇化相关数据,对其城镇化发展的演化路径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并建立城镇化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城镇化系统的反馈回路、结构流图和方程,通过对模型中相关参数的模拟调控,找到影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主导因素并计算出影响因子.仿真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和教育科技投入水平对提高城镇化率有显著效果,社保基金变化率和工业化率对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效果趋于中性偏强,而城镇居民可支配
城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正致力于经济、社会全面崛起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现阶段,黄河三角洲的崛起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其自身努力,也需要区域城市群的快速崛起,更需要中心城市战略功能及其带动作用的充分发挥.然而,相比之下,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还是一个新型的石油工业城,本身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自身实力十分有限.为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力度
根据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对城市化过程的区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本文将半城市化定义为: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中,其身份特征、就业结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尚未彻底转化的城市化状态。半城市化是从乡村到城市的过渡,具有不稳定性特征。第一,经济特征:经济结构急剧变化,以加工制造业为核心构建起多样化的产业体系,但集聚程度不高。第二,社会特征:人口结构比较复杂,流动性强,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生活目标多元
创新型城市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创新资源、创新主体、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在国内对该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要素的内涵做了适应性调整,即围绕创新型城市的四大构成要素(创新资源、创新机构、创新体制、创新环境)进行展开,探究其创新资源如何集聚、创新机构(创新主体)如何形成、创新机制如何相互配合并有序运转、创新环境最终如何配套当地城市发展。创新集群的形成实际上是产业集群内部各行为主体互动并结网,根植于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山东省31个县级市的城镇化建设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个城市为非DEA有效,其中7个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13个城市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投影分析表明各项投入和产出指标在非DEA有效城市均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且投入要素非集约程度较高,表明目前城镇化进程主要靠投入要素的粗放型增加推动.
近年来,我市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大,城镇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城镇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我市城镇化发展进入了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健康发展阶段.但是还存在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小城镇建设规模规模小、实力差;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三产服务业比重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有待优化;城镇暂住人口比例偏低等问题。因此
近年来,德州市以同步建设农民居住社区和农村产业园区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城乡互促共赢、融合共进的新型城镇化路子.文章首先论述了两区同建是"三化"同步推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扩大内需的需要,是传统农区推进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接着介绍了德州推进两区同建的原则、方法、步骤和措施;最后阐述了德州市实施两区同建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城乡和工农关系的转变,在农村产生了深刻变革.
为实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加大政府的投入,实现制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克服以往粗暴的发展方式,实现十八大时代提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一方面要解决以往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如户籍制度和2000年水乱本身暴露的制度问题,实现社会公平;另一方面是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实现制度创新,如改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不足等问题,积极开展其他模式融资,实现内资BOT模式。因此,在实践内资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