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选取1995、2005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路网密度数据为评价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安徽省路网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 显示:①路网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分布存在空间分异,总体从北向南依次降低;空间格局呈现由“(>)”形向“(彐)”形空间分布态势转变,在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带构成路网最优区域;具有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高速公路、铁路指向性,不同研究阶
【机 构】
: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出 处】
: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选取1995、2005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路网密度数据为评价指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探究安徽省路网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 显示:①路网密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分布存在空间分异,总体从北向南依次降低;空间格局呈现由“(>)”形向“(彐)”形空间分布态势转变,在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地带构成路网最优区域;具有阶段性特征,空间分布呈现一定的高速公路、铁路指向性,不同研究阶段,指向性不同.②全局自相关分析表明路网密度的空间布局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集聚特征显著.③局部自相关分析表明路网呈现集聚性和异质特性的分布规律,南北方向的集聚性明显,异质特性区域增多,内部发展不均衡,格局进一步破碎化.
其他文献
环境规制效率评价(E-ERE)是评估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测度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结合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以及Tobit模型探讨中国环境规制效率空间演变特征,并探究环境规制效率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2000-2012年中国各地区环境规制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呈现“综合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态势;②环境规
生态足迹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定量测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压力程度的新方法.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引入了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京津冀地区1995-2010年的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5-201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生态足迹有所增加,生态承载力呈现下降趋势,致使京津冀地区长期处于严重的生态赤字之中,生态赤字15年间增加了1.
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城市间O-D高铁运营频次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与对比不同地区高铁网络结构与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与东北地区高铁整体关联性紧密,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松散;长三角内部高铁城市联系能力强,京津冀与珠三角次之,东北地区较弱,但长三角高铁网络不均衡性强,其它地区相对均衡:长三角东半部比西半部高铁联系密切,珠三角北部强于本区其他区域,京津冀高铁流动频繁区集中在京津,东北地
综述邯邢两市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当前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从两市区位、资源、现状、发展定位等方面出发,讨论邯邢两市产业的相似、关联、差异和互补性,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从产业、行业、企业的层次提出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深化产业分工和发展产业集群三方面推进邯邢产业融合。两市经济一体化还须确立冀南新区增长极、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化以及加强省际和跨区域合作。同时,在省、市两级建立运作机制并
China is undergoing rapid urbanization,enlarg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greatly expanding built-up land and generating substantial carbon emissions.We calculated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carbon
我国大都市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雾霾危机却暴露出大都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多重矛盾。从雾霾影响机制分析入手,通过空间结构诸因子的视角重新审视雾霾的形成机理。结果 发现,雾霾的产生在空间结构范畴内是人口、产业、土地、交通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后果。反思雾霾危机下大都市空间结构中表现出的问题,以人为本的背离、落后产业的滞留、功能布局的偏离、土地利用的粗放以及生态空间的干扰均产生了负面效应。最后,基
我是城郊结合部的一名初中地理老师,由于拆迁借校办学,我校在前6年校舍硬件中是没有多媒体的,我在“一支粉笔画天下,三尺讲台说春秋”的教学模式中苦苦捱着!但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他们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比从课本上获取的知识还要多,他们会大胆地向教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而多媒体应用是当今信息
土地整治是我国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整治的建设规模和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土地整治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促进效应也越来越显著.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土地整治与农业现代化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通径分析法,探究土地整治各个要素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着重考察了“十二五”时期(2011-2013年)土地整治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促进效应,并
工业生产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国家优化开发地区,其工业生产空间的演变具有特殊性。基于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精确提取了珠三角城市群1990、2000、2007和2014四个年份的工业生产空间信息,利用扩展速度与强度指数、分形维数、形态紧凑度指数和空间关联模型,定量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的扩展格局与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扩展的驱动机制。结果
研究目的:从多元农业经营主体这一本源入手,运用共生理论,构建以“以人为本、互利互惠”的生产空间重构路径,旨为其开展重构提供一新思路。研究方法:参与式农户调查,共生理论量化方法。研究结果:2010~2015年大柱村农业经营主体间两两共生度均大于零且不相等,其共生关系均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阶段;“农业企业—家庭经营主体”共生度不断增长,共生阻尼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大柱村农业生产的主导力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