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运动休闲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类型,对现阶段人们休闲娱乐、健身康体活动的开展起着重要作用。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要以运动休闲城市、体育强县和运动休闲小镇作为促进全民健身的抓手,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显然,政府及有关部门深谙运动休闲成为生活方式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主要路径,这也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范围内,如何把运动休闲发展理念与运动休闲活动普遍开展联系起来,是城市运动休闲空间规划亟需调整的问题。新常态下,作为城市居民休憩娱乐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展示着运动休闲在人居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从空间的角度认知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也是场所理论所要探究的问题。因此,应用场所理论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的建设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并以场所理论作为思维工具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分析。研究结果:1场所理论与运动休闲空间内涵的解读对城市空间内涵的解读,场所理论一直是其思考的理论来源。场所理论源于舒尔茨(Schulz),他将海德格尔(Heidegger)关于人与世界"境域"式的存在方式的理论运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同时场所理论也是对胡塞尔(Husserl)现象学的拓展,即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单纯的现象关系转变为共同参与、相入相处的关系。按照场所理论所强调的内容,实体形态(场所)、活动内容和含义(场所精神)三者共同组成场所理论。场所理论对思考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的意义提供了逻辑角度,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最终使之达到人与生活环境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提示未来在积极创建客观环境的同时要介入场所精神。运动休闲空间建设,强调运动休闲空间的最终呈现方式,即城市运动休闲空间与城市的其他空间功能间的相互协调,而满足不同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运动休闲空间作为人与环境的微系统,它是城市运动休闲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一定程度上讲,它的建设一方面解构着人居环境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建构着人居环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它还捕捉了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的样态以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走向。2应用场所理论对运动休闲空间价值趋向的思考丰富城市单元构成: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价值导向塑造城市形象认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传播途径提升城市文化生态: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人本回归3应用场所理论对城市运动休闲空间建设的现实依据按照场所理论的实践逻辑,运动休闲空间在与城市其他单元构成相互合作、渗透甚至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有利于拓展运动休闲方式的种类,发展成为以运动休闲为核心的,与旅游、健康、教育、文化等产业相互融合的"运动休闲综合体"式的空间局面。应用灰色关联对现阶段运动休闲与相关产业融合度的测评,经过测算,我国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灰色关联的大小顺序为X4>X1>X3>X2>X5,即金融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健康医疗>地产业。其中,对体育产业影响最大的是金融业,而地产业则排在最后,关联度低至0.7010,且并未达到0.7616的平均值。另外,从几大相关产业的融合排名来看,虽然金融业比旅游业的排名靠前,但是从未来几年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体育旅游将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蓝海。据此,对未来城市运动休闲空间的建设得到众多启示。研究结论:现阶段运动休闲空间建设发展的思路:1以城市形象塑造为基础的运动休闲空间建设——营造"场所精神"和"场所依附"2以城市地理引领为辅助的运动休闲空间建设——打造城市体育旅游3以地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持的运动休闲空间建设——建设运动休闲综合体和运动休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