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棉织物数码印花的树脂预处理工艺

来源 :“恒天立信杯”第29届(2016年)全国针织染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e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常规的防皱整理剂为棉针织物数码印花的预处理剂,经过预处理,数码打印,汽蒸,焙烘,和洗涤等步骤,可实现对活性染料墨水打印的棉针织物的有效固色.固色率的高低取决于所用墨水中活性染料的分子结构,对青色的固色率接近100%,各项牢度指标于常规数码印花的结果相当,并且经此加工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皱性能.
其他文献
针对焊接残余应力测量在管道焊接中的重要性,对目前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进行了综述.简述了现有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现状,并总结了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范围,给出了选择应力测量方法的原则及方法.
探讨了环保无味载体DM-2308用于涤纶织物低温染色时不同温度、时间、pH值和用量对染色织物得色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用量为3%,工作液pH值为4.5~6.5,110℃染色60min,得色量可以达到130℃高温高压常规染色工艺的91%以上,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与常规染色工艺基本一致,且染色后织物无异味残留.
试验多种荧光增白剂对锦氨织物进行漂白染色,测试加白后白度和模压后白度,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最佳荧光增白剂NFW进行增白,并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染色温度95℃,pH值控制在5.0~6.0之间,酸性匀染剂P用量1g/L,抗酚黄变剂N用量5g/L,成品定形温度控制在110~130℃,选用软油S,锦纶抗热变整理剂T用量25g/L,并建议模压温度180~200℃,模压时间180~210s.大生产增白效果和
微生物色素是通过真菌、藻类、细菌等微生物发酵得到的一类天然色素,由于具备丰富的色彩种类、独特生物活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和对环境友好性,研究发现部分微生物色素对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可用于纺织染色研究中.文章主要针对已发现的可纺织用的微生物色素资源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做了展望.
阐述多功能一浴剂在涤氨针织物浸染中的应用实践,并对其在染涤氨超细纤维织物应用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阐述了前处理助剂精炼酶替代传统液碱,低温精炼剂降低前处理温度,低温皂洗剂降低染色后处理皂洗温度,高效还原剂替代传统液碱与保险粉还原清洗工艺,低温40℃染色替代60℃染色等常见几种节能减排染化料大生产应用的优缺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大货生产中要扬长避短,加强生产管控,才尽可能运用到最大效益化.
探究了漆酶酶促茶叶色素的催化氧化作用及其在棉织物染色中的应用.分别讨论了漆酶用量、温度、时间以及pH值对茶叶色素的催化氧化效果的影响和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以及染色pH值对棉织物的染色效果的影响.对茶叶色素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其结构变化.对染色棉织物进行摩擦牢度、皂洗牢度、日晒牢度测试.结果表明,酶促茶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浓度40g/L、温度50℃、时间120min、处理pH值为5,对棉织物染色工艺条
本项目主要为开发一组薄型防风防水绒类针织面料,稳定其生产技术并进行产业化生产.该组面料具有良好的防风性、防水性,且面料轻薄、手感细腻、柔软、顺滑、穿着舒适.为此,分别从起毛(也称拉毛)、梳毛以及剪毛工艺出发,针对性的对该面料的拉毛强度、拉毛次数、梳毛强度以及剪毛程度进行了优化选择,并由此制定出了符合本项目要求的拉梳剪工艺,确定了稳定的生产技术,从而确保了产业化生产的稳定与持续.
在印花配方部分,通过强化对于印花技术卡、ERP配方系统的管理以及统一配方计算公式,提高了配方的准确性;在色浆管理方面,除了色浆的配制量准确外,对于残浆的管理则通过残浆卡及残浆再利用计算系统,提升残浆的利用率,以利于控制成本.
针对轻薄型车用内饰涤纶针织面料(单位面积质量160g/m2以下),采用三防整理剂和阻燃整理剂进行复合功能整理,赋予面料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拒水拒油功能.最优化的整理工艺为:阻燃剂浓度为250g/L,三防整理剂浓度为60g/L,烘焙温度165℃,烘焙时间2min.轻薄型内饰涤纶针织面料经由此工艺整理后,在具有优良的拒水拒油、耐脏污性能的同时,又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可以满足车用内饰纺织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