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悬垂双键的功能化聚酯的合成及改性

来源 :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ich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肪族聚酯由于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环境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但是,常见的脂肪族聚酯结构单一,主链上缺少能够进一步修饰的功能基团,因此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本文以氢化钾(KH)和苄醇(BnOH)作为催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己内酯(CL)和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开环共聚反应,一步法制备了含悬垂双键的脂肪族聚酯,并对其悬垂双键进行了修饰.通过对三检测凝胶渗透谱(TD-SEC)得知,所得共聚物为分子量分布窄的线型聚合物.1H-NMR 研究表明共聚反应发生在AGE 的环氧基团和CL 之间,AGE 中的烯丙基双键不参与聚合反应.共聚物中AGE 结构单元的含量随投料比增加而增加,其最大值为14.1%.合成的聚合物可以方便地通过“巯基-双键”点击化学进行修饰和改性.通过这种简便的方法,我们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成功的合成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功能化聚酯.
其他文献
自组装是组装单元通过弱键相互作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是创造新物质、新结构、新功能的重要手段。嵌段共聚物通过自组装可以形成各种结构复杂的胶束纳米粒子,但是我们对于自组装纳米材料在溶液中的形成机理、多层次组装作用机制、以及胶束构象转变过程知之甚少,研究工作仍旧停留在摸索阶段。
碳氢键选择性活化一直是化学、化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通过表面在位化学反应(on-surface chemistry),也被称为表面辅助反应(surface assistant reaction),构筑共价相连的分子结构成为表面科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表面在位化学多数是在金属单晶表面上,通过传统的化学反应,制备稳定的一维线型和二维网络结构大分子及高分子。 研究表明,表面辅助对不同杂化形
会议
目前仅有有限的几种单体适合通过水分散聚合实现聚合诱导自组装(PISA),为此我们首次提出一种筛选适合在水中做分散聚合的单体的方法,即模块化单体法。这种离子型模块化单体具有相对独立的两部分结构,其亲水疏水平衡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
镁及其合金作为新型金属植入材料,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优势受到了关注。但由于镁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其在人体环境中降解速率过快,难以满足植入材料对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表面涂层处理是调控镁合金降解速率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以可在无水乙醇中稳定分散的大分子自组装胶体粒子为基本基元,通过电诱导二次界面组装技术在医用镁表面构建具有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可控的大分子自组装功能涂层,在调控
自修复材料是一种能够自我修复的新型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对延长材料的寿命,提高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起着非凡的意义.本文基于离子可逆聚集机理制备了含有咪唑盐基团的降冰片烯衍生物离子液体单体(BDI),将其与具有桥联苯结构的降冰片烯衍生物(HBM)进行开环易位共聚合得到一系列的离子型共聚物.通过调节共聚单体的比例得到了具有优异机械性能和修复性能的材料,其中材料的杨氏模量可高达2
相变材料可用于热能的存储和利用,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有机相变材料热导率低,不利于其对于温度变化的快速响应。石墨烯具有超高热导率,通过预先构筑石墨烯三维导热网络后同相变材料复合,可在低填充量下实现高导热。
高分子自组装发展到了构筑复杂多级结构的阶段,而如何使高分子胶束发生进一步组装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我们提出利用排空效应诱导高分子胶束再组装来制备多级结构。聚肽接枝共聚物(聚γ-苄基 L-谷氨酸酯-g-聚乙二醇)可自组装成各向异性的纺锤状胶束。向胶束溶液中加入均聚物(聚乙二醇),可促使纺锤状胶束有序排列,其结构与均聚物的分子量、浓度和共混时间有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穿戴设备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作为可实时感知环境有害物质的柔性电子学传感器,有助于环境有害物质的高效预警监控和室温检测,是便携式传感器发展的新方向。我们通过稀溶液原位聚合沉积的方法,可控制备了聚苯胺/石墨烯网络状结构复合材料薄膜;研究了网络状结构复合材料与环境有害物质传感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组装成了面向可穿戴设备的柔性电子学传感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本文采用重氮化学原理,成功合成了含ATRP 引发剂结构单元的双芳基重氮甲烷衍生物。
为了开发高效中性镍催化剂,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类具有酮胺结构的新型中性镍催化剂.成功制备了苯胺基苯甲酸甲酯镍催化剂(1a)和2,6-二异丙基苯胺基苯甲酸甲酯镍催化剂(1b).从配体到配合物的合成收率均达到40%以上,金属中心与氮氧原子螯合环平面基本与苯甲酸甲酯共平面.与催化剂1a 相比,1b 由于苯胺结构中异丙基的存在,有效屏蔽了活性中心的轴向位置.以Ni(COD)2 为助催化剂,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