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渣饲用固体发酵研究进展

来源 :第六届中国生物饲料科技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柑橘产量大,加工占比呈上升趋势,收获季节腐损柑橘和加工中伴生的废弃皮渣年产生量大.烘干、青贮或发酵后饲用是废弃皮渣的处理方式之一.本文综述了柑橘渣精深加工、青贮、发酵和生产酶制剂等饲用相关的固体发酵研究进展,混合青贮和应用产果胶酶和柚苷酶的黑曲霉、白地霉和康宁木霉等混合菌种进行固体发酵具有较好的降低纤维含量、提高营养价值和去除苦味等作用,可供柑橘皮渣资源的饲用产业化制备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综述了杂草稻概念、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对膜下滴灌栽培稻的影响以及杂草稻的综合防治.明确了杂草稻是稻区的一种主要杂草,和水稻形态极为相似,因此防治比较困难.只有采用种源控制、加强栽培管理和开发相应的除草剂综合防治,才能有效控制杂草稻分蔓延和危害.
为了抵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的侵染,植物进化形成了一套复杂而成熟的防御系统.这套防御系统又分为PTI(PAMP-triggered immunity)和ETI(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两个层次.在第一层防御系统中,高度保守的病原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被植物细胞膜上特异的模式识别受体
在植物-植食性昆虫漫长的互作过程中,植物不断进化,通过改变形态、物候、化学等构建复杂的防御体系来应对昆虫的侵害.植物防御一般分为组成型防御(constitutive defenses)和诱导型防御(induced defenses),前者为自身天然存在的阻碍昆虫取食的物理及化学因子,后者通过昆虫和病原菌等环境因子诱导产生(Mauricio et al.,1997).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化学防御是近年
作为天然蚜虫信息素,(E)-β-fanesene具有驱避、杀蚜、增效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新型、绿色的蚜虫行为控制剂.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蚜虫报警信息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并预测了其应用前景.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简称BBF)是细菌粘附于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聚集形成的膜样物.它是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生长方式,是细菌为适应环境、维系自身生命所产生的形态学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Pham et al.,2010),是细菌在自然环境中常见的生存状态.
白僵菌菌株HFW-05对烟粉虱和小菜蛾有较高的致病力,近年来,评价了HFW-05的杀虫谱、HFW-05对天敌的影响和环境因子对HFW-05致病力的影响,探讨了HFW-05对粉虱、小菜蛾及棉铃虫的致病机制,分析了白僵菌与化学农药的相容性及协同应用模式.
磷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云南松可以在低磷胁迫的条件下正常的生长发育,为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发现,其在进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适应机制以应对低磷胁迫.笔者利用国内外数据库对云南松适应低磷环境研究文章进行分析,明确目前尚缺乏深入且系统方面的成果,并就云南松根系形态学、有机酸、磷酸酶等方面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阐明云南松适应低磷环境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蓝藻水华在中国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难题,本文简述了蓝藻水华的成因、严重危害,重点概述了近年来中国蓝藻治理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藻华治理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及综合法,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对自然界现实存在真菌毒素进行有效的消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科学家们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掌握了一些消除毒素的方法。截至目前,消除真菌毒素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法包括电子束辐照法和吸附法,其局限性在于会对维生素、氨基酸营养物质产生影响;化学法多是采用化学试剂处理法,但这种方法会将固有的香味去除,从而影响品质;生物学方法是利用酶作用的专一性,该方法在毒理学方面的安全性,
本文明确了生物饲料的定义和分类,对中国生物饲料的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生物饲料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对生物饲料菌种、生物发酵原料与工艺、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地源饲料发酵应用技术与模式研究进展以及发酵饲料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尽总结.从特色功能菌株的筛选、菌株组合效果、生物饲料生物学效价评价指标以及生物饲料质量安全预警监测等方面提出了生物饲料研究发展趋势,为生物饲料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