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材料本身的各种物理效应,智能材料可实现电、磁、热等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集驱动与传感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并成为从大功率换能器件到微纳尺度元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常见的智能材料包括超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致伸缩及磁流/电流变液等材料,它们在精密驱动、超精密加工、超声切削、振动主动控制及无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材料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
【机 构】
:
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微系统设计与表征研究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武汉市,430063 驱动器与
【出 处】
:
第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NCIM2016)暨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材料本身的各种物理效应,智能材料可实现电、磁、热等能量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是集驱动与传感于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并成为从大功率换能器件到微纳尺度元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常见的智能材料包括超磁致伸缩材料、压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电致伸缩及磁流/电流变液等材料,它们在精密驱动、超精密加工、超声切削、振动主动控制及无损检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材料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迟滞行为,对于超磁致伸缩材料,其体现为磁滞,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损耗.本文针对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磁滞行为,以材料物理本质属性为基础,采用磁、机械、磁机耦合三种损耗及其相应损耗因子来表征材料的磁滞行为,研究了三种损耗因子的计算与测量方法,为超磁致伸缩材料在高频、大功率等场合下的应用提供分析与建模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施工企业项目经营成功的数据集和施工现场数据的获取方案,阐述了数据驱动施工企业围绕项目经营的变革.
浙江汇信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配合下,设计了以"提高工作效率"、"控制用章风险"、"节能减排"为核心目标的"聚安云签章"方案,助力建筑施工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
互联网浪潮正悄然改变着工作、生活和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已深刻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力,纷纷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步伐,提升全球竞争话语权.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航局")作为一个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始终坚持从战略高度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推进"核心业务+互联网"进程,有效加强项目管控能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防范管理风险和降低项目成本的目标
2015年12月25日山东平邑县发生石膏矿塌陷事件。采用各向同性塌缩点源模型计算了该塌陷事件在周围地表产生的位移场、水平应力场及在其附近的蒙山山前断裂上的库伦破裂应力变化。
本文采用增容改性树脂与2116玻璃布制备了高频用覆铜箔板,研究了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以及覆铜板的性能.结果表明增容改性树脂基覆铜板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低热膨胀系数等特点,综合性能良好,能够满足高频板的性能要求.
3D LED灯具具有漂亮的外观造型和良好的照度均匀性.本文主要介绍3D导热铝基覆铜板及其导热绝缘胶膜的发展概况.简单介绍了LED及其发展概况,描述了3D LED灯具的几种造型技术及其特点,重点介绍了可弯曲成型的导热金属基板及其特点,分析了几种可挠性的高导热绝缘胶膜的类型的优缺点,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华烁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3D导热绝缘胶膜,并对导热铝基覆铜板及其导热绝缘胶膜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机床进给驱动系统滚珠丝杠动力学参数在高精加工研究领域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获取滚珠丝杠的轴向与扭转动力学参数对于机床的稳定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外贴传感器或是嵌入式的,和刚柔混合有限元分析方法.而有限元分析方法受限于模型的精度.在电流的驱动作用下,滚珠丝杠充当着执行部件的驱动的部分,控制工作台的工作状态.在本章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信号辨识丝杠进给驱动系统固有频率的新方法.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二氨基二苯醚为单体原料,原位聚合法引入自制的表面活化石墨烯(SAG),合成了聚酰亚胺前躯体—聚酰胺酸复合溶液,经制膜和热酰亚胺化反应制备了表面活化石墨烯/聚酰亚胺复合薄膜(SAG/PI).通过FT-IR、XRD、Raman、AFM、SEM、TGA对产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烯表面成功引入了活化基团,添加到聚酰亚胺中能有效起到键合的作用,使得石墨烯能稳定分散在树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床加工动力学敏感性的刀具状态监测方法,实现在变加工工况下的刀具磨损状态的可靠表征.首先基于静止状态下数控机床结构给出相应的各阶低频模态的敏感部件及敏感方向,其次基于结构加工振动响应信号辨识得到低频模态参数.分析各阶工作模态及其不同方向与相关的刀具工件系统变化因子的敏感性,由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下的动力学敏感性对比得到对刀具磨损表征的敏感性最高的方向与模态.在变切削工况下实验中,发
针对传统数控长轴车床的加工零件锥度误差,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模型和方法以减小此类加工误差,这也是工业上的一个难题.目前已有大量针对机床几何误差测量与补偿的研究,但仍难以统一考虑此车床加工系统的众多几何误差因素的影响.本文采取精度较高的激光测量方式,根据测试结果对影响长轴零件的加工锥度误差影响机理建立深入研究,建立了各几何误差综合分析与预测模型,为解决长轴零件加工锥度误差测量与误差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