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南部甘加地区蛇绿混杂岩中玄武岩形成环境的探讨

来源 :2010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务峡—甘加地区蛇绿混杂岩位于西秦岭地块与南祁连地块的交汇处,根据前人资料,在蛇绿岩带北侧晚二叠世地层中发现了牙形石Xaniognathus elongatus Sweet,其时代为晚二叠世;同时采用锆石U-Pb测年方法,对隆务峡蛇绿岩的形成年龄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为251.4±0.7Ma-256.2±3.IMa,进一步验证了该套蛇绿岩是晚二叠世的产物。本区玄武岩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甘加乡八角城东南一带,出露面积较小但分布相对集中。前人定年结果显示,该区玄武岩的形成年龄为267.7Ma,比较接近晚二叠世,同时由于其处于隆务峡蛇绿混杂岩带内部,并且在部分玄武岩中仍可见枕状构造,所以这些玄武岩目前被视为本区蛇绿混杂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文献
@@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南部发生了以高钾钙碱性长英质岩浆为主体的火山-侵入活动。近年来,在丽水一政和一大埔断裂带以西的石溪盆地和三百山盆地发现了碱性系列粗面岩、盛源盆地发现了碱性系列安粗岩,分别构成了东乡-广丰、三南-寻乌两条近EW向展布的以高钾钙碱性英安岩.流纹岩和碱性粗面岩.安粗岩组合为特征的火山岩带。同时,笔者注意到,三南-寻乌火山岩带东部大长沙盆地的上别、阁前、虎头一带也出露有粗面岩,其S
@@江西南部余田群由双峰式火山岩组成,分布在近EW展布的三南-寻乌断裂带的临江、东坑、白面石、菖蒲等火山盆地之中。由于余田群火山岩系的形成时代早于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大规模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系的形成时代,且岩石组合具有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特征,其地质时代归属成为地质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获得了一批Rb-Sr等时线年龄数据,主要集中在165-177 Ma之间,指示余田群的地质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已有
@@近年来,地幔Mg同位素组成研究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的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地幔橄榄岩和大洋玄武岩的Mg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它们都具有相似的Mg同位素组成,其平均626Mg为-0.26±0.07 (2SD)。这一结果表明地幔具有相对均一的Mg同位素组成。然而,迄今为止还缺乏大陆玄武岩的Mg同位素相关研究。与大洋玄武岩相比,大陆玄武岩形成过程相对复杂,可能有较多的再循环物质参与到大陆玄武岩的形
@@岩浆锆石记录了岩浆演化过程的信息,通过锆石外部形貌和内部结构的详细研究,结合微区原位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可恢复锆石的生长及其岩浆中的演化和改造历史,指示岩浆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为理解岩浆起源、演化等动力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
@@火成岩岩石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认识岩浆的固结过程,以及确定在固结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物理化学过程决定了最终产物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可以研究一系列不同成分和结构特征的岩石来获取其中暗含的复杂岩浆固结过程,但是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定性的岩相学研究很难准确获得和检验固结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尤其是结晶过程中发生的晶体成核和生长过程,它是独立于体系化学成分的物理过程所控制。
@@我国华北克拉通东部因广泛出露不同时代的幔源岩石而成为研究岩石圈演化的理想场所。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进展。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古老的岩石圈自显生宙以来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减薄作用,并伴随有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根本改变。然而,目前争论的焦点是岩石圈减薄和破坏的原因和机制问题。对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和碱性玄武岩携带的地幔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的研究发现地幔交代作
@@近年来,柴北缘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的确定,引起了人们对该区古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历史的广泛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超高压变质岩本身的研究,很少把它们与相邻的构造单元联系起来,在柴北缘,有一条近东西向断续展布,长约600km的早古生代滩间山群火山岩带与该超高压变质带密切伴生,但目前人们对这套火成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时代及与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关系等认识尚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对柴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分布有面积超过9000km2的新生代玄武岩,前人对该区玄武岩的命名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1:20万区域地质报告(1974)中把贝力克牧场、蘑菇场、白银库伦军马场一带通称作辉通梁玄武岩;林儒耕把这个地区一分为二:南部达里诺尔火山岩和北部阿巴嘎火山岩;罗修泉(1992)把整个岩区叫做阿巴嘎岩区,并分为南、北两个独立台地;刘嘉麒(1999)把所谓的北部和南部两个独立
@@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中田新生代最年轻的火山群之一。完整保留了14座玄武质火山锥及熔岩地貌,是研究板内单成因火山机构形成及迁移过程的理想地区,本区的火山旋回活动历史、玄武岩地球化学等领域已有较多的研究数据、成果及文字记录,但对其火山机构类型、火山机构分布与断裂关系、火山活动的迁移规律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对该区14座火山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遥感解译、火山地貌调查分析、同位索年龄数据等,探
@@经野外和室内初步鉴定,该区高钾岩浆活动表现为呈岩筒状的爆破火山角砾岩产出,岩筒的围岩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变质砂岩和板岩等,角砾大小从几十公分到几毫米不等,呈无分选性混杂堆积,其含量变化大致在20%~50%左右,局部高达50%~60%;该岩石中主要包体和角砾及胶结物的显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