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同治”中有关毒邪理论的思考

来源 :全国中医药博士、博士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ss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由于两者同属循环系统疾病,又有诸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环节,故心脑血管疾病常被视为同一范畴的疾病而被提及。中医强调整体观念,经过近年来不少医家对经典文献的挖掘整理以及结合众多个人见解,逐渐形成了“脑心相关”学说。并出现了两病同论同治的学术发展势头。多数医家推崇以“络病”和“毒邪”作为深入研究“脑心同治”的切人点,认为是进一步提高其疗效的突破口。毒邪理论仍有很多值得思考与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文章就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拙见,供同道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在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由内蒙古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尼莫地平治疗组,后两组按时间分成再灌注1h、3h、6h、12h、24h、36h、48h和72h组共8个亚组。用线栓法制作MACO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致大鼠形成局灶性脑缺血,全部大鼠均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大鼠再
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包括IKK激酶复合物、NF-κB抑制蛋白和NF-κB。该途径在调控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基于此,本文对NF-κB信号途径的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AS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
目的:研究《备急千金要方》中肝脏、胆腑病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按数据挖掘技术要求选择符合规定的方剂,建立Access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运用Aprioro算法建立关联关系并研究中药配伍规律。结果:对190首方剂进行了分析,得到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14味,占药物总频次的29.77%;对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33味中药进行了聚类,得到10组分类,进行关联分析,发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发病机理复杂,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精神异常及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应用脑心同治的理论,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生命及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冠心病也以中老年人居多,现代医学认为心、脑之间关系密切。二者之间通过神经反射、体液调节等来协调彼此的功能。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致病因素、病理机制等,常在同一个体并存,在治疗上应同时、同药治疗,即常说的心脑同治。文章现就谈谈对心脑同治理论的学习体会。
统计思想在医学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贝叶斯统计理论和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灵活性、直观性、易于理解性等特点,该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外已开展了很多采用贝叶斯统计方法的临床试验,相对而言,国内贝叶斯统计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尚未起步。本文将从贝叶斯统计的基础理论出发,逐步展开对贝叶斯临床试验的认识,并结合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特点,对在中医药研究中开展贝叶斯临床试验提出思考和展望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IL-8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文献复制脾虚湿困型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参苓自术散组、柳氮磺吡啶组,每组10只,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IL-6、IL-8及TNF-α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IL-6
文章通过三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医学研究方面应该懂得以下几点: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模式,形成中医学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特质;因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的巨大差别,会导致中医、西医的医生在看病时各说各的话、大相径庭;某些错误的中西医结合方式,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待中医学的发展为们应持有辩证的观点来进行科学研究。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深入研究心生血理论,可为临床上治疗重大疾病如再障、肿瘤等所表现的“难治性血虚证”,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