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安徽省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安徽亳州地区2000-2012年期间的10次春季暴雨过程,针对春季暴雨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安徽亳州地区春季暴雨的典型概念模型和物理量指标,希望能为今后春季暴雨的准确预报提供预报参考模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安徽省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安徽亳州地区2000-2012年期间的10次春季暴雨过程,针对春季暴雨的环流特征、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安徽亳州地区春季暴雨的典型概念模型和物理量指标,希望能为今后春季暴雨的准确预报提供预报参考模型.
其他文献
新一代天气雷达投入业务运用以来,为气象防灾减灾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定量产品要求雷达运行在指标要求苛刻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预报服务可信赖的各类产品,但由于速调管使用寿命增加以及外部条件变化等因素,雷达各项指标逐渐会产生变化,直接导致雷达产品质量下降,因此日常维护业务要求定时检查相关指标.发射脉冲包络是日常维护检查重点项目,但传统仪表检测存在一些缺陷,随着虚拟测量技术发展,运用虚拟测量可以在日常维护保障业
新疆北部冬季常多云天气,受地形和植被影响,积雪分布不均,存在积雪分量遥感制图精度不高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MODIS影像,提出了多级变端元混合像元分解积雪定量反演方法.首先建立研究区影像和参考端元库,考虑区域地貌特征和积雪分布状况,以积雪为核心地类,再对区域影像地类进行从粗到细的逐级划分,各级分类时与积雪相关的地类利用2端元或3端元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为下一级积雪分量定量提取提供相对纯净
本文就ECMWF、JMA、GFS和T639四种数值模式对2012/13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及其邻近地区2m温度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数值模式对该地区2m温度的预报性能有明显的日变化,表现为白天的预报误差比夜间大,并且预报性能随着预报时效增加而逐渐下降;2、数值模式对2m温度的预报性能与地形高度密切相关,平原地区的预报性能优于丘陵山地,更优于高海拔的山区;3、数值模式对浙闽山区和湘
本文从山东省气象局3G 系统的建设、安全性对比、各观测台站3G 设备的使用情况、业务运行情况及在移动办公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显示该3G 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实现了系统的动态备份,保证了实时气象通信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极大地提升了移动办公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保证了省局内网的安全.
嘉定区气象局历来非常重视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就从各方面加大了对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投入.而“十二五”以来,嘉定气象局以学校师生气象科普需求为引领,采取了一系列的新举措,为弘扬“中国梦”贡献气象力量:1.开通嘉定气象微博,使气象科普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运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结合的气象信息,内容更丰富生动;2.邀请学校气象爱好者走进气象台,了解气象知识,感受气象魅力.3.安排气象科普志
电视天气预报作为一档具有实用性、知识性、服务性的节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节目讲述天气信息,具有专业性,但它的另一个重要的属性是服务性.本文基于内蒙古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浅谈内蒙古地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发展,得出一个成功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应当具有服务意识,满足观众的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给大众提供生活提示和延伸服务.
在四川省连续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雅安地震、“7.9”洪灾等重大灾害的背景下,四川省气象局以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积极深入灾区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创新气象科普宣传形式;丰富的科普创作成果;积极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连续多年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对于四川省的气象科普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有效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是科普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科普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我国公众的气象科学素质和气象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气象科普宣传是一项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加强我国气象科普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普及气象知识、传播气象思想、弘扬气象精神,引导公众深入的了解气象工作和提高
本文以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从雷达回波组合反射率的强度、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及其范围大小、移动速度等方面进行1小时内不定时的短时强降水量快速估测方法研究,获得的结果将有助于预报员从事日常监测业务.本文尚未分析强回波核中心强度、高度等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对近10年以来发生在淮北地区的龙卷风和典型冰雹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利用中尺度分析技术,以龙卷和冰雹发生前的天气背景为基础,分类建立冰雹和龙卷风的概念模型.从龙卷和冰雹发生前12小时内环境场的动力、热力和水汽等物理量入手,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分析其主要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1、冰雹与龙卷产生的环流背景有较大的差异,龙卷主要发生在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中,龙卷发生前0~3小时有中尺度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