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用全电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FLAPW)计算了KTaNbO铁电相和顺电相的态密度、能带结构.通过对两相态密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在铁电相,钽原子的d电子和氧原子的2p电子以及铌原子d电子与氧原子的2p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轨道杂化,对能带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轨道化对KTaNbO铁电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钽原子在四方铁电体KTaNbO中的作用与在纯钽酸钾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别.
【机 构】
:
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山东济南)
【出 处】
:
2003年第十届全国电介质物理与功能材料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全电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FLAPW)计算了KTa<,0.5>Nb<,0.5>O<,3>铁电相和顺电相的态密度、能带结构.通过对两相态密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在铁电相,钽原子的d电子和氧原子的2p电子以及铌原子d电子与氧原子的2p电子之间存在强烈的轨道杂化,对能带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种轨道化对KTa<,0.5>Nb<,0.5>O<,3>铁电性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钽原子在四方铁电体KTa<,1-x>Nb<,x>O<,3>中的作用与在纯钽酸钾中的作用有明显的差别.
其他文献
在水热条件下,以钨酸钠为原料,通过调节反应的pH值、酸的量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找到了制备较佳焦绿石型WO超细粉体的规律.采用TG,XRD,IR,EPMA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产物为立方晶系的焦绿石型WO超微粉体,粒径大小约为24nm.
利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Pt/Ti/Si(100)衬底上制备了BaTiO薄膜,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下BaTiO薄膜的晶相结构及表面形貌,测试了BaTiO薄膜的电学性能.发现经900℃、120min退火处理的BaTiO薄膜的介电-温度(ε-T)关系具有明显的弥散相变特性.
采用恒电流技术,在室温条件下,金属钨片上制备了白钨矿结构的BaSrWO晶态薄膜,电化学反应的工艺条件:电流密度为1mA/cm、电解液的pH值为12.5;电化学处理时间为1.5h;XRD,XPS,SEM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Ba,Sr)WO薄膜为表面均匀致密的四方晶系单相同薄膜.
研究了(Co,Nb,Pr)掺杂的SnO材料介电和压敏性质.当PrO的量分数从0﹪增加到0.1﹪时,SnO压敏电阻的相对介电常数从670降到280,击穿电压从827V/mm猛增到2150V/mm.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当PrO的量分数从0﹪增加到0.1﹪时,SnO的晶粒尺寸由4.50μm迅速减小到1.76μm.晶界势垒高度测量揭示SnO的晶粒尺寸迅速减小是介电常数迅速减小及击穿电压急剧增高的原因.对Pr
应用Sol-Gel工艺制备了组份为(1-y)BaSrTiO-yMgO的薄膜材料,研究了Mg掺杂BST薄膜晶相结构、介电性能以及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随着Mg掺杂量的增加,BST薄膜的介电常数、损耗因子以及电容变化率减小,其电阻率则增加;当Mg掺杂量分数为5﹪时,其介电常数为380,损耗因了为0.013,电容变化率为17.5﹪,电阻率为1.0×10Ω·cm.
研究了La掺杂对SrBiTiO铁电介电性能影响.当La含量为0.75时得到剩余极化2P极大值为17.8μC/cm,同时介电常数呈现极大.随La掺杂浓度升高,相变温度T降低.
分析了n型半导化TiO压敏陶瓷中晶粒间界处的受主态性质,得出为晶界受主态的能级是多级化的;利用晶界平衡热电子发射势垒模型,合理地解释了该材料的I-V非线性特征;从理论上推导出了非线性系数α正比于晶界电压,且与晶界受主态的分布函数有密切关系.
测量了BiTiO陶瓷及其A和B位掺杂的系列材料介电损耗.在温度损耗谱上观察到一损耗峰,通过氧处理和内耗等相关实验手段,证实该峰(P1峰)是与氧空位有关的弛豫峰.同时观察该峰随不同掺杂类型的变化,分析了BTO陶瓷B位掺杂对铁电性的影响.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锆钛酸铅(Pb(ZrTi)O-PZT)/二氧化硅透明纳米复合材料.在740~800℃温度下热处理可得到PZT纳米微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ZT为钙钛矿结构,而二氧化硅基体为非晶态.从10K至室温对样品进行了荧光分析,纯的二氧化硅基体在3.2eV处出现一较强的发光峰,在2.65eV处出现一较弱的发光峰.PZT微晶掺入后此两峰受到抑制,新的发光峰出现在2.3eV处,该峰
在Pt/TiO/SiO/Si衬底上,用金属有机物分解法(MOD)制备了SrBiTaO(SBT)铁电薄膜.研究了SBT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它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SrBiTaO铁电薄膜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在经过10次极化反转后其剩余极化强度P变化不大,约为3﹪,并且漏电流较低,在测量电压为1V时,漏电流密度为5.73×A/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