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发展对我国上市煤炭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首届研究生教育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实证检验了煤炭上市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宏观经济环境与资本结构是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发展良好时,企业往往会加速调整资本结构向自身的目标资本结构趋近,这说明企业会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增强实力,实现持续发展.而宏观经济表现不佳时,资本结构调节速度下降;在经济增长放缓时期,市场整体摩擦导致高昂的调整成本,因此煤炭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在宏观经济增长较快时高于经济增长较慢时.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品质要求不断增加,所以近年来城市更新成为了热议的话题,由于土地、经济和能源的限制,不主张新建或拆除重建,也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建筑业逐渐向旧建筑改造进军,其中加固改造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在“退二进三”的指导方针下,大量的旧工业厂区面临着毁灭的境地.本文主要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中的加固技术.首先从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的研究背景开
随着乌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周边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工业区面临着如何转型发展的问题.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物质空间载体,对城市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有利于保存城市的物质空间环境和历史的延续性,保存人们对场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乌海市白云化工厂为代表的区域型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时不仅要体现其单体建筑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整个建筑群所代表和反映的工业文化和场所精神,也值得认真分析和推敲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钢铁类工业遗产改造的经验,提出完全保护、部分保留、完全更新模式等几种改造方法;提取典型工业元素,如高炉、煤气储罐、料仓等,探寻改造设计方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改造再利用方法.为中国今后的相关工业项目提供参考.
随着中国工业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从商品生产经济逐渐转向服务型经济的过渡阶段,中国即将进入“后工业时代”.近年,沈阳工业区的产业调整和改革接近尾声,在沈阳工业建筑现状发生重大转变,随着工厂的陆续搬迁,空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同时带来另一问题,相当一部分有价值的工业建筑由于城市更新被无情推平.在此形势下,本文试图借鉴国内外工业工地改造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沈阳大东区沈铁路肇新窑业的实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首钢实施整体搬迁,首钢北京老工业区面临改造更新.随着北京冬奥组委的入驻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赛事落户首钢,首钢企业转型和老工业区改造迎来新的契机和挑战.首钢老工业区具有重要性、特殊性与复杂性的场地特征,呈现出典型的“复杂巨系统”现象.改造规划“十年磨一剑”,形成多层次多维度且有机融合的规划体系.其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一直作为首钢老工业区改造的核心主
宜昌三线建设时期废弃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对6个已经改造再利用的工业遗产进行考察与实地调研,发现其改造再利用模式分为4类.通过对4类模式的特点、适用对象和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为其弊端提供一些改进措施,旨在为那些废弃闲置的三线工业遗产提供更好的改造策略.
测算铁路煤炭运输碳排放及空间演变特征对中国交通运输业碳减排具有积极作用.以产业结构为视角,构建SDM-STIRPAT模型,并对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4年中国铁路煤炭运输碳排放量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118.4万t增长为2014年的1171.14万t.②省域铁路煤炭运输碳排放较高或较低的省份在空间上更倾向于集聚.第二产业对铁路煤炭运输碳排放均为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从直
流经苏南城市段的京杭大运河促进了近代城市工业的发展,如今运河沿岸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近代工业建筑,本文以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和分析现状,阐述了五号街区在改造中面临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建议,为苏南运河带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提供借鉴思路.
作为一门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系统动力学在中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探究国内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热点,把握相关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平台,统计分析2016年以前全部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利用CiteSpaceV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内系统动力学相关研究逐年深入,期刊论文数量波动上升;通过对科研机构、研究者的知识图谱分析,发现有较强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以
质量管理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但两者的关系在理论研究中仍颇具争议,在实践中往往隔离看待.如何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本土化的卓越绩效模式为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深入研究质量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构建“TQM(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结果”的概念模型,对北京市180多家推行卓越绩效模式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