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半干旱地区主要作物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评价

来源 :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4022489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半干旱地区是辽宁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区域水资源严重缺乏,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调整作物布局,制定适宜的节水农作制度,需要对该地区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采用FAO—Penman Monteith公式法和水量平衡法对辽西半干旱区玉米、花生和谷子等主要作物的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设充分灌溉和雨养两个处理,每隔7d用TDR时域反射仪定点测定0~160cm土壤含水量,采用试验田附近的15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TRM—ZS2型),记录研究所需的气象要素。
其他文献
甘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作物,其淀粉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以徐薯22(高淀粉甘薯品种)和广川(普通甘薯品种)两个甘薯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施用不同水平的钾肥,分析了钾肥对甘薯淀粉积累及其生理特征的影响。
目前来说,小麦细胞工程育种的效率还不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且基因型特异性强,适宜小麦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外植体单一,成熟胚再生率低,幼胚农杆菌转化中组织褐化死亡现象严重,跟踪检测外源染色体的方法繁琐,需要对细胞工程育种的有关技术进行创新。本文介绍了小麦花药培养技术改进和新品种培育,浅谈了小麦成熟胚高频率再生体系建立和转化应用,阐述了小麦幼胚农杆菌转化后高频率再生体系建立和应用,分析了小麦中外缘染
利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法测定支链淀粉结构具有快速灵敏、分辨率高、重复性好和高通量的特点。本文改进了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糖电泳法,并提出了直接用异淀粉酶酶解精米粉的的简化测定方法。利用改进方法测定了50个不同籼、粳稻品种的支链淀粉结构,分析了不同链长范围的支链数量比例与淀粉理化特性间的相关性。
短柄草作为禾本科植物新的模式植物已引起国内外分子生物学研究者的重视,其植株较小,适应性强,生育期短,籽粒产量较高;基因组小,染色体少,DNA重复序列低,获得突变体容易,突变性状容易显现;基因组序列与黑麦草、小麦、大麦等早熟禾亚科植物高度相似,很多重要农艺性状与温带禾草类植物相似,如株型、穗型、粒型、病原菌(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抗逆性和生长习性等,并与小麦一样具有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是小麦
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表面,由2个保卫细胞围绕而成,保卫细胞能感知环境因子信号,来调整气孔开度。植物体生长环境中的水分胁迫是保卫细胞感受的环境因子之一。在大气相对湿度较低或土壤干旱时,气孔会关闭,反之会张开。研究气孔对环境中水分胁迫的应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探讨这两个基因参与应答反应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干旱处理条件下,相应突变体水分散失量、叶片表面温度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外源施加ABA后
水稻株型与产量的关系密切,它是在群体条件下水稻植株在不同生育阶段或生长时期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生态特征,是植株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生态在一定环境中所独具的特殊功能等诸方面的综合体现。水稻分蘖角度在株型研究中尤其引人关注。本文以此种质材料为对象,并选择协优9308(全生育期分蘖直立)和DI444(全生育期分蘖表现为半散生)为对照,研究该材料在不同播期、密度、遮光等生态条件下和不同氮、磷、钾施肥等营养条
水稻穗部性状是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备受关注。然而,前人研究穗部性状时大多采用基节到穗顶长度的穗长定义方法,这一定义并不科学。水稻穗项往往并生两个一次枝梗。本文基于穗轴长度定义了一次枝梗着生密度,据此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把两年44份试材分为密穗型、中间型、稀穗型3类,并进而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的一次枝梗着生密度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超级杂交稻一般比普通杂交稻穗大粒多、灌浆期长,这是其后期物质生长和分配的一大优势。但传统施肥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超级杂交稻相应的营养需求与整体生理功能的实现,影响其产量的稳定性。本文在2007-2008年进行了连续2年试验。试验采用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0293。大田条件下,以缓释氮肥(SCU2,氮素用量与普通尿素(U)处理相同)及其减氮用量(SCU1,氮素用量为普通尿素(U)处理的2/3)为处
为了探明精量穴直播早稻高产栽培的最佳施氮量和密度,本文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的施氮水平和不同的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早稻玉香油占的产量形成特性和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耗水较多,灌溉用水浪费较大的作物。水稻直播栽培具有省工、省力、经济效益高等优点。随着品种的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以及化学除草剂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播水稻面积在逐年扩大。因此,提高直播水稻水分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于2009年旱季在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用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和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两个水稻